开岁觏青阳,广陌春风靡。
之子不宁居,挟策适万里。
同心忽异域,远送情何已。
执手临江边,天涯从此始。
浊世纷谗人,行高来盛毁。
鸱鸮吓凤凰,萧艾蔽兰芷。
旷古无钟期,弦张不如弛。
君为孤生松,我作幽涧水。
愿言勉令德,酌子盈觞旨。

【注】青阳:指春天。 万里:指远行。 鸱鸮:传说中的一种鸟,常被用作谗言的代表。 萧艾:两种草名,常用作比喻。

【赏析】

《送屈子》是一首咏怀诗,作者以屈原的遭遇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的关怀和不满。全诗以“送”字为线索,将诗人与屈子的关系贯穿始终。诗人以屈原的遭遇为鉴,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追求。

首句“开岁觏青阳”,意为新年伊始,便迎来了春天。这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也为下文的离别做好了铺垫。接着,诗人用“广陌春风靡”来描写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大街小巷,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第二句“之子不宁居”,意为屈子(屈原)不能安居乐业。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子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诗人认为屈子之所以不能安居乐业,是因为政治上的纷争和争斗。

第三句“挟策适万里”,意为屈子带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远方施展。这句展现了屈子博学多才、胸怀壮志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屈子的期望和鼓励。

第四句“同心忽异域”,意为两人虽然心意相通,但却因为身处异地而无法相见。这句反映了诗人对屈子处境的无奈和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

第五句“远送情何已”,意为远行之情难以尽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子离去的不舍和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情感体验。

第六句“执手临江边”,意为在江边握手告别。这句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屈子的关心和牵挂。

第七句“天涯从此始”,意为从这一刻起,两人的天涯海角开始分途。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子的祝福和期望,也希望屈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八句“浊世纷谗人”,意为在浑浊的政治环境中,有许多谗言者在散布谣言。这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的痛恨。

第九句“行高来盛毁”,意为屈子虽然品行高尚,但仍然遭受到许多人的诽谤和攻击。这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体现了诗人对屈子的同情和支持。

第十句“鸱鸮吓凤凰”,意为恶鸟(鸱鸮)竟然敢吓唬凤凰。这句以比喻的方式讽刺了那些嫉妒贤能者的小人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屈子的坚定信仰。

第十一句“萧艾蔽兰芷”,意为萧艾(一种植物)遮住了兰芷(另一种植物)。这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比如一些小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势来排挤贤能之士。

第十二句“旷古无钟期”,意为自古以来没有像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知音难寻的例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知己难得一见的感叹。

第十三句“弦张不如弛”,意为琴弦紧绷不如松弛自如。这句寓意着过度的追求和努力可能会带来反效果,应该适度而为。

第十四句“君为孤生松”,意为你就像是孤立生长的松树一样坚韧不拔。这句赞美了屈子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佩。

第十五句“我作幽涧水”,意为我将如幽深的山涧水一样静静地流淌。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以及对屈子精神境界的高度认同。

第十六句“愿言勉令德”,意为希望你可以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德。这句寄托了诗人对屈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坚持下去。

第十七句“酌子盈觞旨”,意为斟满酒杯以表敬意。这句象征着诗人对屈子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屈子人格魅力的钦佩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