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曲民多艰,嗷嗷苟朝暮。
寄身水火旁,未知生死处。
燕雀怡华堂,虮虱游裈裤。
黄鹄何翩翩,逝将千里举。
恨无飞腾术,羡尔凌风羽。
【注释】
乡曲:乡村。多艰:生活困苦。嗷嗷(ōáo āo):哀鸣。苟:暂且,勉强。朝暮:早晚。寄身水火旁:比喻处于危险的境地。不知生死处:指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燕雀怡华堂:燕雀喜欢栖息在华丽的厅堂。虮虱游裤(jí sī yóu kù):《庄子·逍遥游》中说:“庄周家有虱子,爬在席上,快死了,他的家人用杀鸡的方法来救他。”这里以“虮虱”比喻穷困的老百姓。黄鹄(hú hǔ):黄口白羽的大雁。翩翩:飞翔的样子。逝将千里举:将要飞向千里之外。恨无飞腾术,羡尔凌风羽。:可惜没有本领飞上天空,羡慕你们像大雁那样高高地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屈原的一种赞颂,诗的前两句写屈原的人民生活,后两句写屈原的生活处境,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屈原的赞美之情。全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人民的疾苦和诗人自身的痛苦都夸张到了极点。
首句“乡曲民多艰”,写屈原的人民生活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里非常艰难。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诗人从人民的实际生活出发,写出人民生活的艰难,为下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第二句“嗷嗷苟朝暮”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说明。“朝暮”即早晚,这里指的是一天之中的开始与结束。这句意思是说,屈原的百姓们只能过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年复一年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着。
第三句“寄身水火旁”,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意思是说,屈原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寄居在水火旁边。这里的“水火旁”是指战争、灾难等危险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形容生活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
第四句“未知生死处”,进一步揭示了人民所处的悲惨境地。这里的“未知生死处”并不是真的不知道生死,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表达人民的绝望心情。
第五句“燕雀怡华堂”,是全诗的一个转折点。这句的意思是说,屈原的百姓们就像燕巢雀穴一样,栖身于华丽的殿堂,却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这里的“燕雀怡华堂”是一种比喻,用燕子和麻雀在华丽的宫殿里安家,来形容百姓们的处境。这里的燕雀,既可以指燕子和麻雀这两种小鸟,也可以泛指那些生活在富贵之家的人。
第六句“虮虱游裤(jí sī yóu kù)”,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意思是说,这些可怜的百姓们身上长满了虮虱,却只能在裤子上爬行,连衣服都无法穿好。这里的“虮虱游裤”也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用来表现百姓们的贫穷和苦难。
第七句“黄鹄何翩翩”,是全诗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黄鹄”指的是黄色羽毛的大雁,是一种高贵的动物。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些可怜的百姓们就像是翩翩起舞的黄鹄一样,但他们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只能任其飘零。这里的“黄鹄何翩翩”是一种比喻,用来表达百姓们虽然拥有高贵的身份,但却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最后一句“逝将千里举”,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些可怜的百姓们想要挣脱束缚,飞向千里之外,但却又无能为力。这里的“逝将千里举”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用以表现百姓们虽然有着凌云之志,但却无法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百姓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关爱。同时,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