悽怆感霜露,东阡泪满裾。
眠牛看迤逦,下马觉萧疏。
菊荐精禋上,蒲编手泽馀。
昌言嗟董袭,封禅待相如。
墓有中郎笔,山藏太史书。
诗庭虚旧位,玄冢望精庐。
终愧泷冈表,空趋万石闾。
平生风木恨,攀恋似皋鱼。
【注释】:
九日入道园山谒先君墓焚遗集志感
凄怆感霜露,东阡泪满裾。眠牛看迤逦,下马觉萧疏。
菊荐精禋上,蒲编手泽馀。昌言嗟董袭,封禅待相如。
墓有中郎笔,山藏太史书。诗庭虚旧位,玄冢望精庐。
终愧泷冈表,空趋万石闾。平生风木恨,攀恋似皋鱼。
【译文】
我悲痛地感到秋霜和露水,来到东阡泪水沾湿衣襟。
在牛背上看着道路的曲折延伸,走下马觉得山林萧条冷落。
把菊花献给祖先,表示虔诚的祭祀,还剩下蒲草编织的纸钱。
想起当年董仲舒的学问渊博,现在只有他的儿子继承父业。
先君的墓地就在山腰,那里有他的书信、文章和手迹。
诗人的庭院空旷无人打扫,太史公墓前一片荒凉。
惭愧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为刘备立下功劳,只空自前往万石君家门前。
平生怀念父亲生前教诲,思念之情就像皋鱼一样难以忘怀。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重阳节时所作。当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十年,在道观中过着清闲的生活。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去冬以来,心甚思蜀。”但“蜀中天地奇险,舟楫所经,多陷危滩绝岸,山水深阻,乘舆不以轻假外方”,因此他只能继续在道观中静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首联“凄凉感霜露,东阡泪满裾”写诗人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泪水沾湿了衣领。“东阡”指坟墓所在的方向,这里暗指先君的墓地。“潸”字用得十分传神,表现了诗人的伤感之情。颔联“眠牛看迤逦,下马觉萧疏”写诗人站在山岗上,眺望着山间弯曲的道路,又看到山下林木茂盛,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颈联“菊荐精禋上,蒲编手泽馀”写诗人将菊花献于先祖的灵前,又看到手中剩下的纸钱,心中无限感慨。这两句诗既点出了“九日”这一节日,也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昌言”指董仲舒。“嗟”字用得很有力,表现了诗人对于董仲舒学识渊博的赞叹。“封禅”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天大典。“待相如”则是指李广利远征大宛归来后,汉武帝对他寄予厚望。“封禅”与“待相如”都是诗人向往的事情,而“封禅”又隐含着自己未能实现的遗憾。尾联“墓有中郎笔,山藏太史书”写诗人登上高山,看到了先祖留下的信函、文章和手迹,心中感慨万千。“中郎”指班固,“太史”指司马迁,这里代指先祖。“诗庭虚旧位”则是说先祖的书房已经荒废很久,而自己却无法继承先祖的事业。尾联“终愧泷冈表,空趋万石闾”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实现先祖遗愿的遗憾之情。
此诗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追忆之情以及对先祖遗愿未能实现的遗憾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使诗歌更显得深沉含蓄,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