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轻花兼嫩笋,杨低柳合林中静。
春思能生绮陌烟,春风吹动西山影。
浊酒苍苔山店冷,眼花不识吴王井。
昔时富贵鸟衔巾,今作灵岩山下尘。
世事多,流光急,竞雨争风游骑湿。
一片花飞追不及,寂寂横塘春草碧。
鸟啼只在旧吴邑,劝君秉烛花间立。
年来物变如转萍,二豪在侧徒营营。

【注释】江南春二首和倪元镇作 其二: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轻花:初生的花朵。嫩笋:刚刚出土的竹笋。

杨低柳合林中静:杨柳垂低,枝叶交合,使树林一片宁静。杨、柳:皆指树木。杨低柳合:形容树影低垂,枝叶交错。

春思:春天的愁思。能生绮陌烟:能引发路边烟雾。绮陌:美丽的道路。

西山:即西晋山,在今苏州吴江县南。《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图经》:“西山有晋时王导墓。”

浊酒苍苔山店冷:喝着浊酒,坐在苍翠的苔藓上,感到山店里很冷清。

吴王井: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于此掘井得宝剑,故名。眼花不识:眼睛因迷蒙而看不清楚。不识:辨认不出。

昔日富贵鸟衔巾:从前富贵的人用鸟衔着的丝巾。昔:以前。昔时富贵:过去富贵的人。

灵岩山下尘:现在已变成尘土。灵岩:山上的寺庙。

世事多,流光急,竞雨争风游骑湿:世间事繁多,时光迅速流逝,像雨水争着飞一样。竞雨争风:争相赶着下雨争着飞。游骑:骑马出游的人。

一片花飞追不及,寂寂横塘春草碧:一片花瓣飘飞也追赶不上,只有池塘边青草依然碧绿。

鸟啼只在旧吴邑:只有鸟叫声留在旧时的吴郡(今江苏苏州)。吴邑:古地名,这里代指吴郡。

劝君秉烛花间立:请你端坐,手持蜡烛在花丛中站立。秉:持、握。烛花:燃烛时花形的火焰。

年来物变如转萍:近年来世事变化如同漂浮的浮萍。物变:世事变化。转萍:浮萍。

二豪:指两位贵公子。在侧:在身边。徒营营:白白地忙碌不停。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江南春天景色的小诗,全诗以景物描写来抒发诗人伤春怀古之情。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是江南早春之景:轻扬的柳絮、嫩绿的竹笋、春日的薄雾、西山的倩影、山店之寒、吴王井畔之幽静等等,都写得细腻传神,清新隽永。诗中没有一句正面抒写“怀旧”或“伤春”之意,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于往日生活的留恋与眷念,以及对于当前处境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诗的第一段写江南早春之景。开头两句:“二月轻花兼嫩笋,杨低柳合林中静”,点明了时令是早春二月,并且写出了早春二月特有的风光。“二月”二字交代了时节,“轻花”、“嫩笋”则写出了景物特征。“杨低柳合”四字,既写出了杨柳垂低枝头的特点,又写出了枝叶交错、密密匝匝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一片浓阴,一片沉寂。“林中静”三个字,既写出了林子的寂静,又使人感受到一种空寂之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春思能生绮陌烟,春风吹动西山影。”这两句紧承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江南早春之美。“绮陌烟”三字,既写出了路上的烟雾,又写出了路旁花草的繁盛。“春风吹动西山影”则写出了风儿吹拂着西山,使其影子摇曳不定。“西山”二字照应了题目中的“西山”,并突出其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能生”二字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对人的感染力。

诗的第二段写诗人的伤春怀古之情。“浊酒苍苔山店冷,眼花不识吴王井。”前一句写山店环境之荒凉,后一句写人因眼花而无法辨认景物。“昔时富贵鸟衔巾”两句写当年富贵之人如今已化为尘土,只剩下鸟儿衔来的丝巾挂在树上。“灵岩山下尘”两句,则写现在的人们追逐世俗荣华,连灵岩山上的石头都变得污秽不堪了。

诗的前两段写景,只是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因此,诗人在最后一段才抒发自己的感情:“世事多,流光急,竞雨争风游骑湿。”“竞雨争风”四字,既写出了当时人们竞逐权势的情景,又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游骑湿”则写出了人们在争逐之中被淋湿的情景。诗人在此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慨,这是此诗的一个特点。

此诗的另一特点是语言平淡质朴。全诗虽然只有八句,但每句都运用了生动贴切的形容词来修饰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诗句具有浓厚的形象感和画面感,同时又不露痕迹,不着痕迹,读来自然流畅。例如第一句中的“轻”“嫩”,第二句中的“低”“合”,第三句中的“春思”“能生”“烟”,“春风吹动”等词,第四句中的“苍苔”“眼花”等词,第五句中的“昔时富贵”“今作”等词,第六句中的“世事”等词,第七句中的“竞雨争风”等词,第八句中的“竞雨争风”等词,都十分准确地描绘出了所要表达的景物特征。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但使诗句具有浓郁的色彩感和音乐感,而且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进而引起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