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
当年雄略,风云叱吒,气吞巴蜀。
江左夷吾,风流顿尽,神州谁复。
但茫茫睹此,河山非故,悲何限、吞声哭。
旧约不堪重续。
剩荒台晚鸦残木。
依然别恨,伤心千古,春江犹绿。
去日以疏,忧愁离乱,浮生何促。
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

  1. 水龙吟:词牌名,本调有小令、中调两种。小令《水龙吟》双调,一百一十七字。中调《水龙吟》双调,九十四字。
  2. 登瓜步江楼:即《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3. 壬午: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
  4. 怒涛千叠横江:指钱塘江大潮。
  5. 神鳌:神话中的巨大海龟。
  6. 当年雄略:当年孙权的雄才大略。
  7. 风云叱咤:形容孙权在江东称霸时的雄风。
  8. 河山非故:指山河已经改变,不再是当年的河山。
  9. 旧约不堪重续:旧日的盟约不能再次履行。
  10. 去日以疏,忧愁离乱:往日已疏远,忧愁离乱。
  11. 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指东晋谢安游赏天台山时,曾登上三山(天台山),并说:“我游历天下,看到山水之美,都不如天台山。”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上片主要描写大潮景象和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两句,写大潮如万马奔腾般,横亘江面,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接着又以“当年雄略,风云叱吒,气吞巴蜀”来赞美孙权的英勇和智慧,他的雄才大略使得江东地区成为了一片繁荣之地,同时也为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江左夷吾,风流顿尽,神州谁复”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伤。这里的“江左”指的是江南地区,而“夷吾”则是指吴国国君夫差,他因为沉迷于享乐而荒废国事,导致吴国逐渐衰落。因此,“江左夷吾,风流顿尽,神州谁复”表达了对吴国衰落和国家命运的忧虑。
下片则转入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但茫茫睹此,河山非故,悲何限、吞声哭”三句,通过对眼前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里的“河山非故”既指国土不再完整,也暗示了南宋的屈辱地位。而“吞声哭”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国家的不满和悲痛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绘大潮和表达历史变迁之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沧桑感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