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夜如许,缥缈碧云空。
美人今夕,何处清露,九霄中试与乘槎。
海上吸取珠光,千顷浩渺荡吾胸。
凌风入寥廓,万里访鸿蒙。
今古思,千里共,恨难终。
旧游不再,从此离别更何穷。
纵许觥船载酒,唤起当时年少,寥落几人同。
哀笳深夜起,清怨骆飞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水调歌头·壬子八月十五夜,怀黄晦木、陆冰修湖上,兼忆魏凝叔和公查逸远昔年之约(壬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对友人的怀念,下阕写对故人的思念。全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译文:

银河繁星如此灿烂,天空中白云飘浮如梦。美人今夜何处?在天上清亮如露。

海上采集珍珠的船只,在千顷浩渺的大海上航行。凌驾着风势,飞向寥廓,万里寻访鸿蒙。

今古多少离情,千里之外共恨难终。旧游不再,从此离别更加无穷。纵然有美酒满船载酒,唤起当年年少时光,却只是落花流水,几人能够同聚?深夜里哀笳声起,清怨飞鸿。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好友黄晦木和魏凝叔的。黄晦木、魏凝叔都是当时著名的词人,两人曾约定,每逢中秋夜月圆时,在苏州虎丘山相聚赏月,畅谈诗词。而此词作于中秋之夜,正是他们相会的时刻。“河汉夜如许,缥缈碧云空。”开篇便点明地点和时间。“河汉”指天河,是古人对星空的称谓,这里指代明月。“夜如许”,说明月色十分皎洁,也暗示着两位词友相聚时的欢乐心情。

“美人今夕,何处清露,九霄中试与乘槎。海上吸取珠光,千顷浩渺荡吾胸。”这几句是词人想象自己与魏凝叔一起在天河中遨游的情景。“乘槎”,传说古代有一种木制的小舟名叫槎,可以进入天河,乘槎者多为仙翁。“海上吸取珠光”,则暗寓其从海中取得明珠之意。“千顷浩渺”四字,将词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凌风入寥廓,万里访鸿蒙。”“凌风”,形容词人高超的气魄和豪迈情怀。“凌风入寥廓”即直冲九天,意指词人志向远大。“万里访鸿蒙”则是说去探寻世界的奥秘。“访”字表明了词人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

“今古思,千里共,恨难终。”“今古”指的是古今中外,“千里共”是指与朋友共同分享。“恨难终”则表示词人对于友谊的珍重,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纵许觥船载酒,唤醒当时年少,寥落几人同。”“纵许”是即使的意思,“觥船”指酒杯中的美酒。“唤醒当时年少”是指唤起那些曾经年少的朋友,让他们再次相聚。“寥落”指寂寞、冷清,“几人同”则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

“深夜里哀笳声起,清怨飞鸿。”这两句是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哀笳”,是一种悲凉的音乐,这里用来象征悲伤的情绪。“清怨飞鸿”则是指飞鸿在空中回旋飞翔的样子,象征着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愁。

“此词是苏轼为黄晦木、魏凝叔而作,记叙了他们中秋夜月下的欢聚情景和彼此间深厚的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