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是春愁。
叫过西楼。
晏眠人起快梳头。
插到鬓边三五瓣,晓露还流。
望断隔帘眸。
燕惹莺勾。
蜂媒蝶使暗相求。
唱道番番花信好,胜似清讴。
【注释】
本意:指词人对春天的感受。
壬午: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作者任枢密院编修官。
晏眠:晚睡。晏,通“晏”,晚。
插到鬓边三五瓣:将花朵插在鬓边。
番番:花枝茂盛的样子。
胜似清讴:不亚于清脆悦耳的歌声。
【赏析】
此词写暮春时节赏花情景,抒发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上片以景起,下片以情终。全词结构严谨,语言明丽流畅,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首句“一担是春愁”,点出本意。作者在暮春时节,独自漫步于花市之中,观赏着满园春色,不禁触景生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于是,便有了“一担是春愁”的感叹。这一句,既表明了词人的心情,又为下文的描绘铺垫了背景。
“叫过西楼”,词人来到一座西式的楼房前,只见楼上灯火辉煌,人影绰绰,原来是有人在欣赏着美丽的花朵。这里的“叫”字,既表现了词人对西楼主人的尊重,也表达了自己对西楼主人的仰慕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西楼所见所闻。他看到楼下的人已经早早起床,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正在梳头打扮,有的正在整理衣物,还有的正在准备早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楼上的人呢?他们则坐在窗前,静静地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词人与楼下的人们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词人笔锋一转,从室外转向室内。他看到楼上的人将自己的花朵插到了鬓边,仿佛是为自己的美丽增添了几分魅力。花儿们在阳光下微微颤动,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陶醉其中。而楼下的人们也在忙着给自己的花束插上新的花朵,让它们更加鲜艳夺目。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花朵的美丽,也展现了人们内心的欢喜和满足。
词的最后两句,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儿比作自己的好友知己,倾诉着对它们的思念之情。他说:“唱道‘番番花信好’,胜似清讴。”这句话的意思是:花儿们纷纷绽放,争奇斗艳,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它们的存在,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这里的“清讴”指的是优美的歌声,词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花儿与歌声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花儿的喜爱之情。
整首词语言明快,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赏花的热闹场景以及词人的内心感受。同时,它也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心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