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是宋词的一种名赏,创作于北宋。这首词的篇名为《一落春江》,作者为苏轼。
“月到中天花最时”,是其上片的内容:“月到中天”是指农历十五或十六这一天。“花正盛时”中的“花至繁盛之时”,是指当时春天最为繁荣茂盛的时候。整个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是此时正是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花开得极其繁华美丽。
“玉漏初长水更秋”。这句是下片的内容:“玉漏:本指古代用以记时刻的刻漏,这里取其音意而代指时钟。这时钟常放在室内,在夜里由于不鸣响声音很小(如细小之滴答作声),因此得名“玉漏”。“水更秋”,意思是说从地下的水流出的声音更加让人感到秋天来临了。”
此词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自己闲适愉悦的心情。全诗简洁明快,寓情于景,意境深远,极具文学性与艺术价值。
“玉漏迟”只是苏轼宋元之间流传的一种题本,并非一个完整完整的曲调名称或歌谣题目。若要弹唱此词谱的音乐和演唱形式,则需要专业的诗词曲赋演奏家运用特定的乐器伴奏完成“一落春江”的艺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