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如有得,独坐倚朱閤。
岩岫窅以闲,松风互相答。
此乐须自知,叩门应不纳。

【注释】

①幽人:隐士。

②倚朱阁:依靠华丽的屋舍。

③岩岫:山中的岩石,这里指隐居之所。

④窅(yǎo yǎo):深远。闲:静寂。

⑤互答:互相回答。

⑥此乐:这里的欢乐。知:知道。

⑦叩:击打,敲门。应:回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的“幽山秀石”,就是诗人所居之庐的近景和远景。前四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山的清幽秀美,并表达了自己独处幽山时的恬淡心境。后二句写诗人对这幽山美景的欣赏,并暗寓诗人与世隔绝、不愿被世俗所累之意。整首诗语言平淡朴素,却给人以隽永回味的感觉。

诗的前四句,以“幽人”自喻,写诗人独坐在幽山的岩石上。诗人把岩石比作“朱阁”,以拟人化的笔法描绘出岩石的秀丽,又用“闲”字写出了岩石的宁静,用“窈”字写出了岩石的深远,使岩石显得更加幽深静谧,更富有情趣。接着,诗人进一步写诗人对岩石的喜爱,用“互相答”来写岩石之间的呼应,以“此乐”来形容自己的愉悦心情。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五、六句中,诗人由写岩石转而写松树,并以“窅”字形容岩石之深奥,用“闲”字来形容岩石之安静。同时,还用“互相答”和“此乐”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自然之美的赞赏。然而,尽管诗人对这幽山秀石如此喜爱,但他并不因此就希望别人也来欣赏它。相反,他宁愿独自享受这幽山秀石所带来的美好,而不愿被世俗所打扰。最后两句,诗人用“叩门”一词,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叩门”这一动作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渴望与人交往的心情。同时,“不应”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不屑一顾。

全诗语言平淡朴素,但却又充满了诗意。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形象性,又富有音乐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典故中的语句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