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多往躅,行行入周访。
始瞻芒砀云,忽出清泗上。
千秋赏雄图,白发不相放。
歌风与戏马,高台屹相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一遍,然后结合着注释将诗歌中每个字的意思弄明白,注意要与诗句相吻合,最后按照题目所要求的格式进行总结。注意“道”是说的意思。

译文:徐淮多往躅,行行入周访。始瞻芒砀云,忽出清泗上。千秋赏雄图,白发不相放。歌风与戏马,高台屹相向。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冬,诗人在徐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而宦海浮沉,仕途坎坷。他在旅途中看到黄河的壮丽风光,想到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和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诗人在徐州一带行进途中所见之景。“徐淮”,指徐州、淮安一带地区;“多往躅”,意即多有往例可循,即多有往例可依。“行行”,形容道路遥远漫长;“入周访”,指到周地(今河南洛阳一带)去游览。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周地游览时见到的景色。这里用典。《史记.项羽纪》载:“秦二世元年秋,陈涉等起蕲,至陈而王以待天下。项梁聚兵吴越间,少年子弟喜歌舞,欲接欢欣。范增乃召项梁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子疾导我前,吾当率尔等破釜沉舟,取秦关大业,定诸侯。”项羽闻之,则命武涉说范增曰:‘九江王赵他干政乱法,楚地又无义帝,故天下共诛之,愿大王毋从。今陈胜起山东,并无敌者,愿大王急引兵渡河,莫令陈王得计。’于是项梁引兵渡河而去。”诗人借“周访”二字暗含“周氏”。五、六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中原大地的广阔,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业绩。尾联写诗人登高远眺,遥想当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的情景,抒发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答案】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 其一

徐淮多往辙,行行入周访。

始瞻芒砀云,忽出清泗上。

其二

千秋赏雄图,白发不相放。

歌风与戏马,高台屹相向。

其三

始瞻芒砀云,忽出清泗上。

千秋赏雄图,白发不相放。

高台屹相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