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家一千里,圆景更弦望。
朝烟航济阴,落日宿汶上。
百川自东逝,千帆皆北向。
结发事明主,事左神益王。
眷兹行役艰,那能不恻怆。
未遂羽仪心,且逐江湖放。
【注】
辞家:辞别家乡,离家。结发: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束发加冠。羽仪:即羽仪,古代帝王出行时,有执羽仪的官员,故称。江湖:指江河湖泊。羽仪心:指皇帝的仪卫。
【译文】
辞别千里远的家乡,圆月更替了弦上的时光。
早上烟雾笼罩济水,傍晚落日停歇在汶水岸边。
百川自东逝水奔流,千帆都向北方驶去。
自幼侍奉明君,事奉左神王。
对这艰难行程感到忧思,怎能不悲伤哀叹。
未实现羽仪的心愿,暂且跟随江湖飘荡漂泊。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公元76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等起兵叛乱,杜甫被叛军俘获,押送洛阳后,又逃至凤翔拜会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公元768年(乾元二年),因房琯失律于陈陶,杜甫上书力谏,触怒肃宗与李辅国,被贬至华州。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的秋天,杜甫从华州回长安途中所作。
首联“辞家一千里,圆景更弦望”,写诗人离家之远和时间的流逝。“辞家”表明诗人离开家乡,离家万里。而“圆景”则暗示着诗人已到了秋季,此时正是月亮圆满的时候,也说明诗人离家已久了。“更弦望”则暗示着诗人已是秋天了,而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思念家人的时候。
颔联“朝烟航济阴,落日宿汶上”,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朝烟航济阴”则是写诗人早晨看到济水边上的烟雾缭绕,而在傍晚时则看到了夕阳下的景色。而“宿汶上”则是写诗人晚上住宿的地方在汶水上,这里的汶水指的是汶河,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
颈联“百川自东逝,千帆皆北向”,写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这里的“百川”是指众多的河流,而“千帆”则是众多的帆船,而“北向”则是这些船只的方向,它们都是朝着北方驶去。这里通过写众多河流和船只的北向方向,来表达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结发事明主,事左神王”则是写诗人的生平经历。这里的“结发”则是古人成年后束发的意思,而“事明主”则是侍奉明君的意思,“事左神王”则是侍奉左神王的意思。这里的“左神王”可能是诗人的官职或者地位的象征。
末联“眷兹行役艰,那能不恻怆”,写诗人对于旅行的艰辛感到忧思不安。这里的“眷兹行役艰”则是说诗人对于这次旅行感到困难重重,而“恻怆”则是形容心情悲苦的样子。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所见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此次旅行的忧虑不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