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郎北过李陵台,湖上荷花今又开。
那似鄂王填上树,枝枝叶叶尽南回。
注释:听说你北上经过李陵台,湖上荷花已经盛开。那景色如何,就像鄂王在台上种树,枝枝叶叶都朝向南方一样。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鄂王(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功绩。首句写闻听北去的人来到李陵台,二句写湖上的荷花盛开,都是以景衬人。三句用鄂王当年在台上种树的情景作比喻,四句则直接称赞鄂王的功绩。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富有情韵,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闻郎北过李陵台,湖上荷花今又开。
那似鄂王填上树,枝枝叶叶尽南回。
注释:听说你北上经过李陵台,湖上荷花已经盛开。那景色如何,就像鄂王在台上种树,枝枝叶叶都朝向南方一样。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鄂王(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功绩。首句写闻听北去的人来到李陵台,二句写湖上的荷花盛开,都是以景衬人。三句用鄂王当年在台上种树的情景作比喻,四句则直接称赞鄂王的功绩。全诗语言平易,意境高远,富有情韵,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地蟠吴会尽,天与海门通。 雨洗秦山碧,霜侵越树红。 居人分绝岛,飞鸟度寒空。 极目情何限,翻如入剡中。 诗句解析: 1. “地蟠吴会尽”: - 含义:形容地势或地域广阔无边,如同大地盘绕着吴会之地。 - 背景:古代吴国和会稽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这里用来形容其广袤无垠。 - 赏析: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赞美。 2. “天与海门通”: - 含义
【注释】 ①甲辰:指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②五十今朝过:诗人自指五十岁之年。 ③谈经:指谈论佛家经典。滞海滨:被滞留在海滨。滞,滞留。 ④天阴:天空阴暗。 ⑤地冷:指天气寒冷。 ⑥染翰题新语:把笔蘸墨,写上新的话语。 ⑦开襟待故人:解开衣襟,以待老朋友的到来。 ⑧小乌巾:指小官帽。小乌巾是唐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里泛指官职。 【赏析】
【注释】 布谷:布谷鸟,又称布谷鸟、杜鹃鸟等。布谷鸟叫声是催农务的,因此古人常用“布谷”来代指春耕。 急:急促、忙碌。 即恐崩沙坼:恐怕连沙土也会开裂了。坼,裂开。 小圃:菜园、花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凫雁动成群:野鸭和大雁在水面上游动起来,形成一队队。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季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布谷”一词,既指布谷鸟
注释: 出门皆白水,风雨复通宵。 忽然间仿佛看见三条大河涨潮,惟担心万户人家被洪水淹没。 娟娟轻鸟下,泼泼大鱼跳。 叹息佳人阻,空瞻乌鹊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风雨天气下的江河景象,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出门皆白水,风雨复通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出途中看到的景象。白水象征着大雨和洪水,风雨通宵则意味着这场雨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
注释: 二月十三日初度,我二十岁。 知道我不是已经太晚了,白发还在他乡。 不入广文馆,宁可要太守的章。 宽慰忧愁应该有东西,却老信无方。 胡乱回忆儿童岁月,斑衣的父母身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二十岁时写给父亲的,表达的是他对父亲的敬爱和对父亲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知非吾已晚,白首尚他乡。"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等进行具体分析。“石润冬犹热,江潭晚乍晴”,写江水在冬日里依然流淌着,而潭水也刚刚放晴,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楼台消蜃气,鼓吹入蛙声”,描绘了一幅楼阁亭台和鼓吹乐声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两句诗写出了自然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且伴双鸥逸,何须驷马荣”
【注释】 寒食三首其一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译文及赏析: 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火、吃冷食,而这首诗就是写的寒食节的景色。 “不知春已过”,春天已经过去,作者在寒食节的时节才想起春日的光景,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逝去的春天的怀念之情。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诗人用“蒲短”形容芦苇,“初侵水”形容芦苇刚刚长出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挽溪南处士:这是诗题,表明了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正在与溪南的一位处士进行交谈或交流。 2. 其一:这是一个序号,表示这只是第一部分,后面的部分将有更多内容。 3. 天地消兵气:这里的“天地”可能指的是自然界或者宇宙,"消兵气"则意味着战争、冲突的结束。整句的意思是宇宙之间不再有战争和冲突的气息,和平的氛围充满了整个空间。 4. 江湖陨客星
五月十六夜独坐 大野喧豺虎,深林集羽毛。 天空云气尽,夜久月轮高。 士卒悲秦戍,儿童唱董逃。 此时空感慨,漂泊叹吾曹。 翻译: 在五月十六日的夜晚,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广阔的田野上传来野兽的嚎叫声和老虎的咆哮声,而深林中则聚集着各种鸟类。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散去,月亮也升得很高。士兵们因秦国的戍边而感到悲伤,孩子们则在一旁欢快地唱着董仲舒的故事。此刻,我感到无比的空虚和感慨,不禁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涯
【注释】寒食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二天举行,禁火。云间:指四川成都。 深怀:深深怀念。父老:指故乡的父老兄弟。 元:同“原”。 城郭:城池,指京城。 传烛(zhuó烛):点着蜡烛。初分火:指开始用火把照明。吹箫竞卖饧(xíng饧):吹箫卖糖。唐时有“吹箫踏青”之俗,即春游赏花时吹箫卖糖者众多。 重携:再次携带。樽(zūn尊):酒杯。 因(wèi为)倾:随意倾倒。 赏析: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 山禽飞上碧桃枝,独立东风喜报谁。 翠幌日高人未起,分明池馆记当时。 译文: 山鸟飞上碧绿的桃花枝头,独自在春风中欢舞。 翠绿色的窗帘映衬着太阳还未升起,仿佛在回忆当年那片美丽的园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情趣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首句“山禽飞上碧桃枝”,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山鸟飞舞在碧绿的桃花枝头,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硖石山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山巅、回龙冈、怪石、古刹、江浒等景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朝登硖石巅,霁色浮高宇。——早上登上硖石山顶,晴朗的天空映照在高高的屋宇上。 2. 长冈抱回龙,怪石骇奔虎。——长长的山坡环绕着回龙,奇特的石头让人感到像老虎奔跑一样惊悚。 3. 古刹凌层云,中天立鳌柱。——古老的寺庙直插云天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金溪苦雨: “咫尺金溪道”指的是诗人距离家乡很近,而“金溪道”即家乡的路径。“年来几度过”表达了诗人每年多次经过这条道路,却总是匆匆过客,未能停留。 2. 邮程千里急: “邮程千里急”意味着旅途非常漫长且迅速。这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即使是短途旅行也耗时耗力。 3. 乡梦五更多: “乡梦五更多”表示每当夜幕降临,诗人便沉浸在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中
皂林驿 朝发白水村,夕次皂林驿。 水腥无饮马,林墨有归翮。 昔时兵交地,白骨如山积。 万灶今已夷,风亭焕新饰。 居人尚星散,父老悲故迹。 团团关山月,夜逐南征客。 译文: 清晨从白水村出发,夜晚停在皂林驿。 河水腥臭没有饮马之处,但树林里仍有归家的鸟。 昔日战火连天,白骨如山堆积。 如今的烽火已经熄灭,驿站焕然一新。 人们仍四处散居,父老乡亲悲悼往日的遗迹。 圆圆的关山明月,伴着夜行者向南远征
【注】泾县在安徽,秋泾为泾县南乡。此诗当是作者客居异乡时所作。“仲冬”指农历十月,此时水枯天寒;“泾客舍”指泾县的旅店。 水涸天始寒(水枯)天已寒冷,爽气(凉风)薄絺绤(古代的一种细葛布)衣。 空林无荣木(空荡荡的树林)无荣木,斥卤草俱白(斥卤:盐碱地)。 纷纷各有营(忙碌着各自经营),驱马不得息(驱马不能休息)。 嗟予亦何者(我是什么?),惨惨长路侧(凄凄凉凉地站在大路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和古代文化的怀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题绿绮轩: - 诗题中的“绿绮”通常指代一种名琴。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或他所欣赏的场所,因为古琴常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紧密相关。 2. 朱丝操白雪,白鹤舞婆娑: - “朱丝”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弦乐器中用红丝线绑在琴弦上的特殊技艺。而“白雪”则是指《清商曲》中的《白雪》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