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船好,篷窗向月扃。
永怀在泉石,无梦到郊坰。
槐火烧香篆,松灯对梵经。
生涯吾已足,不用赋榛苓。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赏析“落日放船好”一句。这句的意思是:夕阳西下,我乘舟归去,心情十分舒畅。“落日”,指傍晚的太阳,这里借代黄昏;“放船”,泛舟江上,即乘船。“好”,美好。这一句写诗人在黄昏时分驾舟南归的心情。
【答案】
译文:
落日余晖中驾小舟归去,篷窗关闭,面向明月。
心中怀念泉石幽居,但梦中却难到郊野去徜徉。
槐树燃烧着柏木香篆,松枝点起梵文经卷之光。
生活简朴自得其乐,无须像贫民一样求医求药。
赏析:
首联写诗人在夕阳西下时乘舟南归的情景。“落日放船好”,是说夕阳西下,归舟轻扬,心情舒畅。“落日”是傍晚的太阳,这里借代黄昏,与“放船”相对应,构成一个画面:夕阳余晖中,诗人乘舟南归,心情舒畅。“好”字点明诗人此时的喜悦心情。
颔联写诗人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永怀”二字承上启下,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心中的幽居。“无梦到郊坰”一句表明自己虽然心向往之,但却无法实现。“郊坰”是郊野和山间,这里指隐逸之地。诗人虽想入梦游于山林之中,却因“永怀”而无法成寐。这一转折,使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复杂。
颈联写诗人归途所见。“槐火”是指槐树下烧香的灯火,用“槐火”喻指佛光。“松灯”是指松树上点起的灯烛,用“松灯”来比喻梵文经卷之光。这两句以物比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对”字既指面对,也含有欣赏之意。“焚香”、“燃灯”,都是佛教仪式,这里用以象征修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现出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从“焚香”、“燃灯”这两个意象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归途中心境十分宁静。
尾联写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生涯”指一生的生活。“榛苓”是两种药材名,这里用它们作为反衬,说明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