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樊篱远似村,正逢九日在辕门。
摘花随意看春色,倚剑长歌对酒尊。
醉里犹怀陶县宰,风前谁忆孟参军。
千官扈跸承欢宴,独愧无才负圣恩。

【注释】

樊篱:围栏。

陶县宰:即陶侃,东晋时期曾任荆州刺史,以清廉著称。

孟参军:即孟嘉,东晋时曾任征西司马,因醉酒误事被撤职免官。

扈跸:随从帝王出行。

承欢宴:侍奉帝王的欢宴。

独愧无才负圣恩:独自愧恨自己没有才能而辜负了皇帝的厚恩。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春,诗人扈驾至洛阳途中所作。

首联:“插柳樊篱远似村,正逢九日在辕门。”

“插柳”二字,点明了时间、地点,渲染出一种节日气氛。

“樊篱”,指篱笆。

“远似村”,说明车马行驰,已经离开村庄,进入郊外。

“辕门”,古代军营大门,此处指代皇帝所在的行营或宫廷。

颔联:“摘花随意看春色,倚剑长歌对酒尊。”“摘花”三字,既写景又写人,表现了诗人在扈从途中的愉快心情。

“倚剑长歌”四字,既点出“醉”,又写出了“长歌”的内容,是诗人对朝廷不满,借酒消愁的表现。

颈联:“醉里犹怀陶县宰,风前谁忆孟参军。”“陶县宰”,即陶渊明。

“孟参军”,指孟嘉。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尾联:“千官扈跸承欢宴,独愧无才负圣恩。”

“扈跸”,随从帝王出行。

“承欢宴”,承欢,指受皇帝宠幸。

“圣恩”,指皇帝的恩惠。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的复杂感情;一方面他感到荣幸,因为能够受到皇帝的召见而参与这次御驾亲征;另一方面又感到内疚,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才干,不能为国效力,所以感到惭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