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绿绕南雍州,败瓦颓垣江上头。
荛儿牧竖笑相语,云是昭明文选楼。
昭明好学无与比,斗鸡肯效诸王戏。
古今作者浩如烟,欲选雄浑垂万世。
旁搜陶谢曹刘诗,细阅班扬贾马辞。
明珠溢目取照乘,夷玉在序收悬藜。
江蓠沅芷萃灵囿,亦有殷彝及周卣。
谁云小儿强解事,作者藉之传不朽。
江陵典籍亦已多,七官文字勤搜罗。
当时不作选萃计,化作飞烟奈尔何。

【注】

  1. 十楼怀古:十楼,即文选楼,在江陵。
  2. 汉江绿绕南雍州:汉江流经江陵城,环绕着南雍州。
  3. 败瓦颓垣江上头:指文选楼已破败不堪。
  4. 荛儿牧竖笑相语:樵夫和牧童互相嘲笑说,这里是昭明文选楼。
  5. 昭明好学无与比:昭明帝(萧统)爱好学习,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6. 斗鸡肯效诸王戏:斗鸡比赛,不肯像诸王一样嬉戏作乐。
  7. 古今作者浩如烟:古今的作家多得像烟一样。
  8. 欲选雄浑垂万世:想选出雄健浑厚的诗篇流传万年。
  9. 旁搜陶谢曹刘诗:广泛搜集陶渊明、谢灵运、曹操、刘备等诗人的诗词。
  10. 细阅班扬贾马辞:仔细阅读班固、扬雄、贾谊、司马相如等人的文章。
  11. 明珠溢目取照乘:就像明珠一样耀眼夺目,可以照见千里之外的东西。
  12. 夷玉在序收悬藜:就像美玉放在目录里一样珍贵,可以用来悬挂。
  13. 江蓠沅芷萃灵囿:就像江蓠花、沅芷草聚集在园林之中一样美好。
  14. 亦有殷彝及周卣:也有像商朝的铜鼎和周朝的青铜酒器一样的文物。
  15. 谁云小儿强解事:谁说小孩不懂事呢?
  16. 作者藉之传不朽:这些作品使作者的名声得以流传。
  17. 江陵典籍亦已多:在江陵的藏书已经很多了。
  18. 七官文字勤搜罗:收集了大量的官府文书、档案资料。
  19. 当时不作选萃计: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要进行精选。
  20. 化作飞烟奈尔何:最终化为烟云,又能怎样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诗中先写江陵城边的昭明文选楼,后叙诗人对文选楼的感受。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蕴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文选楼”,为点题之词,也暗示此诗所咏之楼当为文选楼。“文选”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主旨所在,又揭示了此楼的功用,可谓一举两得。次句“汉江绿绕南雍州”,以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文选楼的古老与雄伟。“汉江绿绕”四字,将汉江拟人化,写出了其水波荡漾、绿意盈盈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汉江”二字,又暗含江陵的地域特色,同时“绿绕”二字,又写出了文选楼周围的环境之美。“败瓦颓垣江上头”,则写出了文选楼上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文选楼的感慨之情。
    第三联“荛儿牧竖笑相语,云是昭明文选楼。”,通过樵夫和牧童的议论,指出他们以为这地方就是昭明文选楼。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将文选楼比作“昭明文选楼”,既交代了地点,又写出了诗人对此楼的印象。“昭明”,指东晋文学家和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他博学善文,曾任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世称“小王”。他爱好文学,常与门客一起吟咏诗赋,后人因此称他的居处为“文选楼”。
    接下来四句“昭明好学无与比,斗鸡肯效诸王戏。古今作者浩如烟,欲选雄浑垂万世。”则是诗人对文选楼主人的评价以及对昭明文选楼的评价,也是诗人对文选楼的赞美与颂扬。“文选楼”,即昭明文选楼,因王凝之喜爱文学而闻名于世。诗人在这里不仅称赞了昭明文选楼的主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昭明文选楼的喜爱之情。
    五至八句“旁搜陶谢曹刘诗,细阅班扬贾马辞。明珠溢目取照乘,夷玉在序收悬藜。”,则是诗人对昭明文选楼的赞颂与歌颂。诗人通过对昭明文选楼的描绘,表现出对昭明文选楼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昭明文选楼的描写,表现出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心。
    最后三句“江蓠沅芷萃灵囿,亦有殷彝及周卣。谁云小儿强解事,作者藉之传不朽。”,则是诗人对昭明文选楼的赞美与歌颂。诗人通过对昭明文选楼的描绘,表现出对昭明文选楼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昭明文选楼的描写,表现出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心。最后两句“作者藉之传不朽,江陵典籍亦已多”,则是诗人对于昭明文选楼的评价与期望。诗人认为昭明文选楼的光辉将会永远照耀着历史长河,而江陵的文化遗产也将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