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风风飘曲院。点点丁丁,滴碎柔肠断。听说阑珊春又半。无端惹起伤春怨。
料峭轻寒犹拂面。况是啼鸠,日向愁人唤。司马青衫红泪溅。倚栏惆怅綦巾伴。
【注释】
曲院:指花园。
丁丁:水滴落下的声音。
司马青衫红泪溅:唐代诗人韩愈因言事触怒了唐宪宗而被贬为江陵司马,后在赴任途中经过湖南时,写下《湘灵鼓瑟》一诗。后来,他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歌女唱起此曲,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遂将泪水染成红色。
綦巾:一种用黑布制成的头巾。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伤春的词。词的上片写雨、风、花、柳以及莺鸟啼声,渲染出凄凉伤感的氛围。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愁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哀。全词语言清丽,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雨雨风风飘曲院”一句,描绘了一幅凄迷的秋景图。风雨交加,使得曲院中的一切显得更加凄凉。这里的“飘”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风雨飘摇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感。
“点点丁丁,滴碎柔肠断”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滴与风声交织而成的凄美乐章。雨点如同琴弦般轻轻敲打着窗户,发出丁丁的声音;而风吹过树梢,也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些声音仿佛是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陶醉其中。然而,这美妙的音乐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仿佛自己的心也被无情地打碎了一般。这里的“滴碎柔肠断”,既形容了雨点与风声的声响之美,又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之情。他仿佛听到了一曲动人的乐曲,却又无法抵挡住这令人心碎的声音。
“听说阑珊春又半”一句,则转入对春天的描写。春天虽然已经过了大半,但似乎还剩下一半的时间。这里的“阑珊”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逐渐消逝的景象。春天虽然美丽,但也短暂如梦,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而这种感慨,又与词人的心境相呼应,增添了词作的情感色彩。
“无端惹起伤春怨”一句,则是对上一句的总结与升华。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词人却无法摆脱对它的喜爱与思念。这种无法释怀的心情,就如同被春天所勾起的伤春之怨一般,深深地刺痛了词人的心。这里的“无端”,既表示无法解释的缘由,又强调了这种情绪的突然而至。
“料峭轻寒犹拂面”一句,则描写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天气寒冷,寒风刺骨,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吹走一般。这种恶劣的环境,更加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里的“料峭”,既形容了寒风的猛烈程度,又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感受。
“况是啼鸠,日向愁人唤”一句,则转入对自然界生物的描述。黄莺鸟儿在枝头啼叫,仿佛在催促词人快点离开这里;太阳也逐渐西斜,将最后一丝温暖洒向大地。这种大自然的变化,更加触动了词人的心弦。而词人却无法摆脱这份愁绪,只能任由它将自己包围。
“司马青衫红泪溅”一句,则以史实典故来形容词人此刻的心情。韩愈因言事触怒了唐宪宗而被贬为江陵司马,后在赴任途经湖南时写下《湘灵鼓瑟》一诗。后来,他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歌女唱起此曲,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这里的“司马青衫红泪溅”,既表现了韩愈的悲伤之情,也为词人的处境作了铺垫与对比。
“倚栏惆怅綦巾伴”一句,则是词人对现实的回应。他独自倚靠在栏杆边,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愁苦与哀伤。而那些陪伴在他身边的黑色头巾,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心中的苦楚与无奈。这里的“倚栏惆怅”,既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又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深深忧虑。而“綦巾伴”则暗示了词人的内心空虚与寂寞,使他更加难以排遣心中的愁绪。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生物活动,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悲哀。同时,词人也通过自身的遭遇,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全词语言清丽,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