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江上丹枫暮。看车马、纷无数。当日西施从此去。城山出海,楼船近岸,中有更衣处。
平沙十里长亭路。空留得、花如雾。最恨江流流不住。暮潮初下,午潮还上,今古西陵渡。
青玉案
渡江有感
(宋代)辛弃疾夕阳江上丹枫暮。看车马、纷无数。当日西施从此去。城山出海,楼船近岸,中有更衣处。
平沙十里长亭路。空留得、花如雾。最恨江流流不住。暮潮初下,午潮还上,今古西陵渡。
【注释】
①青玉案:词牌名,又名“百字令”。
②夕阳:落日的余晖。
③丹枫:指秋天的枫树叶子红得像丹砂。
④车马:这里指过往的车辆和行旅的人。
⑤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也用来泛指美女。
⑥城山:即城陵山,在今湖北省黄州市西北。
⑦楼船:古代的一种大型船只,可以载人也可以载物,是水上运输的重要工具。
⑧中:中间,里的意思。
⑨更衣处:女子更换衣装的地方,这里借指女子所住的住处。
⑩平沙:平坦的沙滩。
⑪长亭路:长亭,古代设在道路旁供行人休息的长亭;十里,一里为半,十里有二十里,以此类推。长亭路上,十里为一段,故称“十里长亭路”。
⑫花如雾:形容落花像雾一样飘洒。
⑬最恨江流流不住:最可恨的是大江流水不停地流淌。
⑭暮潮:傍晚的潮水,潮水涨起来叫潮。
⑮暮潮初下:傍晚的潮水开始上涨。
⑯午潮:中午的潮水,潮水涨起来叫潮。
⑰西陵渡:古渡口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南,长江北岸。
【赏析】
《青玉案·题临安邸》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被罢免枢密使后写的一首词,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词上片追怀昔日繁华胜景,下片抒发对国势衰微的悲愤,全词感情起伏跌宕,语言雄浑豪迈,富有艺术感染力。
“夕阳江上丹枫暮”一句起笔写景,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是红彤彤的丹枫。“看车马”,说明此时此地人来人往车马喧阗;“纷无数”,说明来往的车马非常多。这两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当时江边的景象——热闹非凡。“当日西施从此去”句承前启后,既点明了西施,又暗示了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遇。作者由眼前的繁华景象联想到当年吴王夫差为了讨好西施而修建的姑苏台,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城山出海,楼船近岸,中有更衣处。”三句写城山、海、楼船,以及其中的美丽风光,都暗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慨。这里的“更衣处”是指美人居住的地方,也暗含着作者自己的居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平沙十里长亭路,空留得、花如雾。”这句承接上文而来,描绘了一幅长亭路上的美景画卷——平沙铺展,长亭蜿蜒曲折。然而,在这美景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哀愁与无奈。作者用“空留得”一词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颠沛流离。“最恨江流流不住”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担忧之情。他认为,国家的江河之水也应该能够流动不息,但现实却是江河之水却无法停歇地流淌,这让他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最后两句“最恨江流流不住。暮潮初下,午潮还上,今古西陵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虑和不安的情绪。这里不仅描绘了江水的流动状态,还通过对比“暮潮初下,午潮还上”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种变迁让作者感到困惑和不解,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和未来的挑战。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
整首词通过描绘江边的美景、感叹历史沧桑、表达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词作充满了豪放之气和深沉的哲理思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