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娃窈窕裁芳纻,楚竹参差聚列星。歌扇影回屏半褶,舞裙丝挂箔头钉。
觞迎水曲翻龙㔶,车转花梢动鸽铃。天上旧曾听鼓瑟,归来几度暮山青。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把握题干要求和重点,如“瑞鹧鸪 · 合虞美人调和侄阿莲”的注释,注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注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等。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片写侄女阿莲的美丽娇媚和善舞多才。下片写侄女归后,作者与侄女相会的情形及对侄女的思念。
【答案】
①裁:裁剪。②列星:排列的星星;参差:参差不齐貌。③水曲:酒令的一种。④鼓瑟:指弹琴(古琴)。⑤青:一作“晴”。⑥“调”:使动,使……合奏。⑦“翠羽扇子”:用翡翠羽毛装饰的扇子。⑧“红绡裙”:以红绸制成的裙子。⑨“金缕衣”:用金线绣花的衣裳。⑩“紫玉箫”:用紫玉制成的箫。⑪“绛绡帕”:用绛色丝帛制成的帕子。⑫“银烛”:用银制的蜡烛。⑬“金樽”:用金属做成的酒杯。⑭“锦步障”:用锦缎做的屏风或帐幕。⑮“玉笙”:用玉石制成的笙。⑯ “罗袖薄”:衣袖轻薄。⑰“珠箔”:珠帘。⑱“金钗”:金制发饰。⑲“钿筝”:镶嵌珠宝的筝。⑳“香罗帕”:用香丝绸做成的帕子。㉑“玉笛”:用白玉制成的笛子。㉒ “金错”:用金银丝错嵌成的装饰品,这里指带饰物。㉓ “凤尾纱”:有花纹的纱质衣服。㉔ “云鬓”:指女子的鬓发,也形容美女的美发。㉕ “金屈卮”:用黄金制作的酒杯。㉖ “紫霞裙”:用紫色霞纹织成的裙子。㉗“玉搔头”:用玉装饰的发饰。㉘“金凤翘”:用金属制成的凤形发饰。㉙ “金粟髻”:古代妇女发髻上的装饰品。㉚ “宝靥”:指佩戴在耳垂上的宝石。㉛ “紫霞裙”、“金粟髻”:“玉搔头”、“紫霞裙”、“金粟髻”,皆指美丽的女子。㉜ “碧玉箫”:用碧玉制成的箫。㉝“翠羽扇子”、“红绡裙”、“金缕衣”、“紫玉箫”、“绛绡帕”,“银烛”、“金樽”、“锦步障”、“玉笙”、“罗袖薄”、“珠箔”、“金钗”、“钿筝”、“香罗帕”、“玉笛”、“金错”、“凤尾纱”、“云鬓”、“金屈卮”、“紫霞裙”、“金粟髻”、“碧玉箫”都是女子所喜爱的物品或装束,是女子之美的映衬和点缀。㉞“绿杨风暖雨初晴”,描写了春日里绿柳成荫,风雨刚刚停歇,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色,烘托出人物欢快心情。㉟“新妆宜面”:刚化好妆,脸儿显得更美了。㊱“画楼人语喧”,画楼里的人们喧闹着。“画楼”,指华丽的楼台。“喧”,声音嘈杂之意。“歌扇轻摇月”,歌扇轻轻摇曳,月光洒下来,使人感到清凉舒适,好像有凉风吹来似的。“歌扇”,指女子持扇而歌。“轻摇”,扇子轻轻摇晃。“月”,指明亮的月光照耀。“歌扇影回屏半褶”,意思是歌扇轻轻摇曳,月光洒在屏风上,仿佛屏风的半边被遮住了。“歌扇”,指女子持扇而歌。“影”,影子。“回”,旋转的意思。“屏”,屏风,这里泛指屏风。“半褶”,一半遮覆,一半露出。这里借指屏风的一半遮挡住月光,另一半让月光照射下来。“舞裙丝挂箔头钉”,意思是舞裙上的丝线系上了结,挂在了箔头上。“舞裙”,女子跳舞时穿的长裙。“丝挂”,指长裙下垂到地。“箔头钉”,指长裙下垂到地面上时被固定住。“丝”,指长裙的流苏。“挂”,垂下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随着乐曲的结束,女子翩翩起舞,她的舞姿优美动人,她的裙子随风飘动,舞裙上系着的彩绸流苏随着舞姿飘扬起来,挂在箔头之上。“觞迎水曲翻龙𫐌”,意思是举起酒杯迎接音乐演奏的曲子。“觞”,一种饮酒器具。“水曲”,音乐的曲调。“龙𫐌”,即龙头壶,盛酒器。“觞迎水曲翻龙𫐌”,意思是举杯向乐师们致谢,感谢他们把美妙的音乐演奏得如此动人动听。“觞”,酒杯,饮酒器具。“水曲”,音乐的曲调。“翻龙𫐌”,即龙头壶,盛酒器。“觞迎水曲翻龙𫐌”,意思是举杯向乐师们致谢,感谢他们把美妙的音乐演奏得如此动人动听。“车转花梢动鸽铃”,意思是车子缓缓行驶着,花儿随风摆动,听到鸽子的鸣叫声。“花梢”,指花朵的顶端,这里代指车辆行驶的方向。“鸽铃”,鸽子发出的悦耳的声音,也用来比喻清脆悦耳的声音。这句的意思是说,车子缓缓行驶着,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鸽子发出的声音,好像是在欣赏那美妙的乐曲一样。“天上旧曾听鼓瑟”,意思是以前我曾在天上听过鼓瑟之音啊!“鼓瑟”,弹琴,弹奏乐器,这里借指弹琴。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上片写侄女阿莲的美丽娇媚和善舞多才。下片写侄女归后,作者与侄女相会的情形及对侄女的思念。全词从离别时写到分别时,从离别时写到分别时,感情由离愁渐趋淡漠,最后一笔又点醒离情别绪,表达了作者对侄女深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