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却韶光百五也,添几卷新诗。诗里几多幽恨,夜窗唯有灯知。知我为谁憔悴,不知悴到何时。
是假是真是梦,梦中曾见伊谁。只改情天成恨海,声声都恨来迟。到是不来还好,宵来梦见还思。
注释:
放却韶光百五也,添几卷新诗。
百五是农历五月十五,指端午节,诗人将端午节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表达自己对节日的喜爱和诗歌创作的快乐。
诗里几多幽恨,夜窗唯有灯知。
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寂寞,只有夜晚的灯光能明白诗人的情感。这里的“幽恨”是指诗人心中的愁绪和不满。
知我为谁憔悴,不知悴到何时。
诗人询问自己的朋友是否知道自己因为什么感到憔悴,但朋友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里的“憔悴”是指诗人因忧愁或烦恼而显得消瘦、疲惫。
是假是真是梦,梦中曾见伊谁。
这里诗人在问自己,这是否是真实的梦境呢?或者是一场幻觉呢?诗人在寻找答案,试图分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这里的“伊谁”是指某个人,可能是诗人心中所思之人,也可能是他的朋友或者亲人。
只改情天成恨海,声声都恨来迟。
这里诗人感叹自己的感情如同被囚禁在大海中的船只,无法自由地航行。每一声呼唤都充满了怨恨,仿佛时间已经流逝得太久,使得这种情感更加沉重。
到是不来还好,宵来梦见还思。
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态,即使对方不来,他也会感到安心。然而当夜深人静时,他又会被思念所困扰,不断地想起那个人。这里的“宵来”指的是夜晚降临的时刻,“梦思”则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仍然怀揣着对那个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长调,通过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爱情的追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对过去的追忆,揭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世间的无常。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