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穿帘,桃枝弄影,天风吹落瑶笺。误聪明两字,尝尽辛酸。憎煞莺啼燕语,牵惹起、种种愁端。难消遣,悲来看剑,病去逃禅。
萧间。焚香默坐,较词胆诗肠,总不如前。嗤江花早谢,无力争妍。造物岂真忌汝,也应是、骨相单寒。且偷占,一园春色,几片云山。
注释:
午日穿帘,桃枝弄影,天风吹落瑶笺。误聪明两字,尝尽辛酸。憎煞莺啼燕语,牵惹起、种种愁端。难消遣,悲来看剑,病去逃禅。
萧间。焚香默坐,较词胆诗肠,总不如前。嗤江花早谢,无力争妍。造物岂真忌汝,也应是、骨相单寒。且偷占,一园春色,几片云山。
赏析:
这首诗以《楚辞》中的“怨灵修之浩荡兮”和苏轼的《赤壁赋》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诗人独自在书房中度过一个漫长的午后的情景。
首句“午日穿帘,桃枝弄影,天风吹落瑶笺。”描绘了诗人在午日阳光下穿过窗户,看见窗外的桃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二句“误聪明两字,尝尽辛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的聪明才智感到遗憾,同时也感叹自己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和痛苦。
三至六句“憎煞莺啼燕语,牵惹起、种种愁端。难消遣、悲来看剑,病去逃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痛恨那些莺歌燕舞的声音,这些声音总是能够引起他的各种愁绪。他无法排遣这些愁绪,只能通过看剑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逃禅来寻求心灵的解脱。
七至九句“萧间。焚香默坐,较词胆诗肠,总不如前。”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和沉思中,试图通过焚香默坐的方式来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比较了自己的诗词才华和他人的才华,发现无论是谁的作品都无法超越自己。
最后两句“嗤江花早谢,无力争妍。造物岂真忌汝,也应是、骨相单寒。”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他认为江花之所以早早凋零,是因为没有争取到更好的机会。而造物者难道真的会嫉妒你吗?他也应该是出于对你骨相的担忧吧。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心灵解脱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