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年十四五,自矜颜如花。
靡容翳鲛绡,腻理覆蝉纱。
耳珰垂明月,脸晕凝朝霞。
黄金饰钗纛,碧珠缀鬓鸦。
褰帷当户坐,皎皎灿天葩。
麝火博山然,云母屏风遮。
女师勤针薾,侍婢理筝琶。
母兄命良媒,交口称柔嘉。
自缘根本好,那复委泥沙。
岂知盛年去,空闺自长嗟。
五陵轻薄儿,纷纷斗骄奢。
遂言邻女美,弃妾不复夸。
含羞临晓镜,恐似鸠盘茶。
【注释】
妾年十四五:十四、五岁,指少女时期。
自矜颜如花:自我欣赏自己像花儿一样美丽。
靡容翳鲛绡:靡,同“糜”,用细丝做成的薄绸;鲛绡,传说中南海鲛人所织的丝绸。
腻理盖蝉纱:腻,指皮肤柔滑细腻,如同蝉的翅膀一般;盖,覆盖。
耳珰垂明月:耳珰,指耳上的装饰物,这里指耳环;明月,指明月珠。
脸晕凝朝霞:脸,指面容;晕,指面色红润;朝霞,早晨的云彩。
黄金饰钗纛:黄金,指金簪;纛,古代的一种头饰,这里指金钗。
碧珠缀鬓鸦:碧珠,指绿色的宝石;缀,指装饰;鬓,指两鬓的头发;鸦,乌鸦。
褰帷当户坐:褰,提起;帷,帘子;当户坐,面对门而坐。
皎皎灿天葩:皎皎,明亮的样子;灿,灿烂;天葩,天上的鲜花,比喻女子。
麝火博山然:麝火,指点燃的麝香;博山,一种古代乐器,形似山;然,燃烧的意思。
云母屏风遮:云母,一种矿物,有光泽;屏风,指屏风遮挡。
女师勤针薾:女师,这里指女伴;勤,勤奋;针薾,指刺绣。
侍婢理筝琶:侍婢,指侍候的人;理,整理;筝琶,两种弹奏乐器,即古筝和琵琶。
母兄命良媒:母兄,指父母或兄长;良媒,好的媒人。
交口称柔嘉:交口称赞,形容赞美的话很多;柔嘉,温柔善良。
自缘根本好:自缘,自然地;根骨好,指天生丽质。
那复委泥沙:那,哪;委,抛弃;泥沙,比喻世俗之人。
岂知盛年去,空闺自长嗟:岂知,哪里知道;盛年,年轻时;长嗟,长吁短叹。
五陵轻薄儿,纷纷斗骄奢:五陵,泛指贵族聚居的地方;轻薄儿,轻薄之人;斗,竞争;骄奢,奢侈。
遂言邻女美,弃妾不复夸:遂言,就这么说;邻女美,指邻居的女子漂亮;弃妾不复夸,不再夸耀自己的美貌。
含羞临晓镜,恐似鸠盘茶:含羞,害羞的样子;临晓镜,早晨对着镜子;鸠盘茶,一种茶名,这里指担心自己的容貌不如鸠盘茶。
【赏析】
这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诗歌。全诗以弃妇的口吻抒写了她被丈夫遗弃后的孤独寂寞和对往日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思。
第一句写少女时代的容颜美好。第二、三句写少女时代对自己的容貌十分自豪,认为比花朵还要娇艳。第四、五句写少女时代的皮肤柔滑细腻,如同蝉的翅膀一般,并且装饰着明月珠和翡翠色的耳环。第六、七句写少女时代的耳珰下垂着明月般的珍珠,面颊上晕染着朝霞般绚丽的红妆。第八、九句写少女时代的金钗和碧玉制成的珠宝点缀着她的发髻和额角。第十、十一句写少女时代喜欢在清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第十二、十三句写少女时代的服饰华贵,与邻家女子相比也毫不逊色。第十四、十五句写少女时代喜欢在晨光照耀下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第十六、十七句写少女时代的服饰华丽,与邻家女子相比也毫不逊色。最后两句写少女时代的美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李益(749—826),字君羡,唐朝中期诗人。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迁居洛阳客居。大历时宰相房琯相次为节度使,表为掌书记。后因故罢官,久之任监察御史。大中年间,曾任郑州刺史。李益早年曾寓居河中,与著名诗人王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善长七言歌行及近体乐府诗,长于边塞军旅生活题材。他的《从军北征》一诗描写了战争给将士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此外,他还善于描绘边陲风光和异域风情。他的《从军北征》描写了战争给将士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此外,他还善于描绘边陲风光和异域风情。这首《古意》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此诗以叙事见奇巧。《古意》一诗以叙事见奇巧。它叙述了一个少女被其夫抛弃的故事,但叙事却并不直白地说出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通过一连串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去想象和推测。如“靡容翳鲛绡”一句,作者没有直接说这个女子长得多么好看,而是通过“靡容”二字暗示了这个女子的相貌非常美丽。又如“耳珰垂明月”一句,作者也没有直接说这个女子耳朵上吊着什么饰品,而是通过“明月珠”三个字让读者去想像这个女子耳朵上吊着的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大珍珠。再如“含羞临晓镜”一句,作者也没有直接说这个女子为什么感到害羞,而是在一个早晨的镜子面前写出了这个女子内心的感受。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诗人的叙事技巧的高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采用了倒叙的表现手法。先从结尾说起,然后才写到开头。这种倒叙的表现手法使整首诗显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同时,它也使读者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读者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诗的尾部,然后随着诗人的思路向前展开,最终又回到了诗的尾部。这样反复地回旋往复,使诗的节奏感更强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