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却屏山十二重。不知明月到帘栊。一窗灯火碧纱红。
书为心忪开卷少,琴缘腕弱上弦松。夜寒争忍减香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读书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掩却屏山十二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山水画,象征着高深的学问和丰富的情感。屏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家居装饰品,上面绘有山水、花鸟等图案,代表着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这里的“掩却”意味着放下或收起,表示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刻,选择放下繁复的世事,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和艺术修养。
“不知明月到帘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和欣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月亮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这里的“到帘栊”意味着月亮的光芒洒进窗帘,照亮了房间,给人们带来了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一窗灯火碧纱红”一句,通过对比色彩鲜艳的碧纱红灯与窗外的夜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碧纱红灯是古代灯具的一种,通常由红色丝线编织而成,外面包裹着绿色的纱布,既美观又实用。这里的灯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希望,也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知识和艺术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
“书为心忪开卷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内心平静和满足。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对于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在这里,“书”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他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书为心忪开卷少”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繁重的事务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
“琴缘腕弱上弦松”,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弹奏琴曲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脆弱和敏感。琴弦是古代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振动会发出美妙的音乐。这里的“腕弱上弦松”意味着诗人在弹奏琴曲时,手腕力量不足,导致琴弦松弛,无法发出应有的音调。这既表达了诗人技艺上的不足,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夜寒争忍减香筒”一句,通过描述夜晚的寒冷以及诗人为了取暖而不得不减少使用香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温暖的向往和对寒冷环境的不适应。香筒是一种用于熏香的物品,通常由竹子制成,可以散发出宜人的香气。在这里,“夜寒”象征着外部环境的严寒,而“争忍减香筒”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温暖的渴望和对于寒冷环境的恐惧。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屏风、月亮、灯火、琴声、琴弦、夜寒等元素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读书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文化修养,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