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湖湖水清如镜。倒浸楼台影。楼前杨柳两三株。恰与咸平处士对门居。
藕花多在西泠潞。细把荷钱数。孤山应不笑侬痴。日日红船催去采莼丝。
【诗句释义】
虞美人:即《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作》的别调。
里湖:指杭州城西的钱塘湖。
倒浸楼台影:倒映在湖水中的楼台的影子。
两三株:表示数量,并非确指。
咸平处士:北宋名臣寇准,字平仲。
西泠: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泠印社。
潞:今浙江绍兴市。
孤山(lùshan):今杭州西湖西北岸小山。
日日红船催去采莼丝:意思是天天都有船夫催我到西湖边采莼菜。
【译文】
钱塘湖水清澄如镜,倒映着湖中楼台的影子。湖边杨柳疏疏落落,恰好与咸平处士的门对门而居。
西湖的藕花多在西泠附近,细细观赏荷钱数枚。但想到那孤山上的处士,不会笑我这痴人天天采莼。
【赏析】
此词为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春末夏初游杭州时所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以“采莼”为线索贯串全篇,将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抒发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致和悠然自得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词。
起句“里湖湖水清如镜”,以“清如镜”三字总摄全章。里湖,指钱塘湖。这里用一“清”字,写出了湖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写出了湖光山色的明媚动人,令人流连忘返之情。“倒浸楼台影”一句,则描绘出了湖中楼台倒映的景象,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楼前杨柳两三株,恰与咸平处士对门居”二句,点染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杨柳”,指杨柳树。“咸平”二字,是借用北宋处士寇准的故事。寇准曾因直言劝谏,被贬至岭南,后遇赦北归,路经杭州时,百姓们纷纷出来迎接他。寇准回望,只见两行柳树夹道相送,于是感叹地说:“此乃吾乡也。”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西湖岸边生长着几棵杨柳树,它们正好与咸平处士的门相对。
“恰与咸平处士对门居”一句,既照应了上句中的“杨柳”,又引出了后面的“藕花”。“对门居”三字,写出了杨柳树的生长位置。“恰与咸平处士”五字,则暗含了寇准因直言而被贬之事,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寇准的仰慕之情。
词人的视线转向了西湖边的荷花。“藕花多在西泠潞,细把荷钱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西湖边的荷花多在西泠、潞州一带生长,现在我要仔细地数一数荷叶上的莲子。“潞”字,指南宋临安府。这两句既是实景的写照,又是虚景的烘托。通过数莲子这一动作,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孤山应不笑侬痴,日日红船催去采莼丝”二句,则是词人的感慨之语。孤山上的处士听到自己被贬的消息后,或许会嘲笑自己的愚痴吧。因为自己每天都要乘着红船去采莼菜,这实在是太不值得了。这里,词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同时,这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