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寒月,隔碧城十二,相思消瘦。约略银墙西去路,隐隐雷声车走。绿意能通,红腔细拍,半醉春微逗。湘帘低卷,篆香吹漾巾袖。
念否杜牧凄凉,困眠纸帐,一榻灯如豆。屈戌重关飞不到,默数朦胧残漏。有梦都遮,无愁与诉,欲睡沉吟又。虚阑踯躅,冻梅有鹤同守。

壶中天有寄

天街寒月,隔碧城十二,相思消瘦。约略银墙西去路,隐隐雷声车走。绿意能通,红腔细拍,半醉春微逗。湘帘低卷,篆香吹漾巾袖。

念否杜牧凄凉,困眠纸帐,一榻灯如豆。屈戌重关飞不到,默数朦胧残漏。有梦都遮,无愁与诉,欲睡沉吟又。虚阑踯躅,冻梅有鹤同守。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中的女主人公在深深的思念中徘徊,她对远方的亲人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天街寒月,隔碧城十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寒月高悬于天空,照亮了一条长长的街道,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城墙,共有十二座。这十二座城墙仿佛把天空和地面分开,使得月光只能洒在街道上,无法照到地面上。这里的“隔”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把月光和人的距离拉得很远,给人一种空间上的距离感。

第二句“相思消瘦”是对前面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表达了女主人公由于思念而变得消瘦的形象。这里的“消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消瘦,更是心灵上的憔悴,因为思念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和痛苦。

第三句“约略银墙西去路,隐隐雷声车走”描绘了女主人公走在一条银墙的道路上,周围是一片雷声。这里的“银墙”和“雷声车走”都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这条道路通向一个未知的地方,而雷声则是这条路上的背景音乐。

第四句“绿意能通,红腔细拍,半醉春微逗”描述了女主人公走在春天的路上,周围是绿色的植物和红色的花朵。这里的色彩对比鲜明,绿和红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半醉春微逗”则表达了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她虽然有些醉意,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第五句“湘帘低卷,篆香吹漾巾袖”描绘了女主人公坐在一张湘绣的帘子下,旁边放着一杯散发着香气的茶。这里的“湘帘”和“篆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它们为这个场景增添了一种古典的气息。

第六句“念否杜牧凄凉,困眠纸帐,一榻灯如豆”则是对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描写,她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感到自己的孤独和凄凉。她困在这个狭小的纸帐里,一盏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显得十分孤独。

第七句“屈戌重关飞不到,默数朦胧残漏”继续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无法逃脱。她默默数着时间的流逝,看着墙上的时钟,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第八句“有梦都遮,无愁与诉,欲睡沉吟又”则是女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她想找个地方倾诉自己的心事,但总是被现实所束缚。她想要入睡却无法入睡,因为她的思绪太过纷乱。

第九句“虚阑踯躅,冻梅有鹤同守”是对女主人公最后的愿望的描写,她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她安心地生活下去。她想象自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身边有一只鹤陪伴着她。这里的“虚阑”和“冻梅”都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女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