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道倚荒城,丛台旧有名。
河山销霸气,木叶乱秋声。
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
盍簪逢令节,好结岁寒盟。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赏析。此题要求考生分析诗句的含义,并指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最后进行赏析。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九日同李晴轩丛台登高”是第一首。前两句写登高之景,后两句写登高之志。首句“磴道倚荒城”,写登山的形势。“磴道”指石阶路,“倚”写石阶路依傍着这座荒废了的城市。诗人登上这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来到一个荒凉的城池,这里就是丛台。“丛台旧有名”,说明丛台在历史上曾经很出名。“河山销霸气,木叶乱秋声”是第二句。“河山”是指山河大地,“销”是消减的意思。“霸气”指帝王的气派。“木叶乱秋声”的意思是树上树叶飘落,发出杂乱的声音。这一句的意思是:山河大地消减了帝王的气派,树叶飘零扰乱了秋天的声音。第三句“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是第三句。“净”是空阔的意思。“云净”指天空晴朗,白云消散,使千山峰峦显得更加清瘦。而一只飞过天际的大雁正好横亘在蓝天中,好像也加入了这场秋景的盛宴。“天”在这里指天空,“雁横”即大雁横飞在天空。这一句的意思是:天空里云朵散尽,使千座山峰更加清瘦;一只翱翔天际的大雁正横卧在蓝天中。第四句“盍簪逢令节,好结岁寒盟”是尾句。意思是:何不趁着这个美好的节日,结成岁寒三友的友谊?“盍簪”指何不用簪,即为什么不用簪子,表示闲暇无事。“令节”指美好的节日,“岁寒盟”指结下坚贞不渝的友情。这一句的意思是:何不趁着这个美好的节日,结成岁寒三友的友谊呢?
【答案】
译文:
沿着石阶登上荒废了的城堡,登上这座古老的城堡,它曾经很有名气,登上这座山间小路,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城市。
登高望远,看到河山都消失了帝王的气派,落叶纷纷,扰乱了秋天的声响。
天朗气清,万山皆空,只看见那天空中一只大雁横穿。
何不趁着这个节日,与友人结下坚贞不渝的友谊,结下岁寒三友的友情?
赏析:“云净千峰瘦,天空一雁横。”这两句写景,写景中又蕴含深意。
“云净”“空阔”,“千峰瘦”,都是说登高所见景色的变化,由云遮雾罩变得空旷无际。“云净”“空阔”和“千峰瘦”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没有云层,就不会有千峰瘦的景象;只有云开雾散,才能见出千峰秀色,因此“云净”“空阔”是登高所见的第一个特征。但是从“空阔”“千峰瘦”这一景象来看,又是由于云雾的消散,使千峰秀色得以展现。所以“云净”“千峰瘦”又是登高所见的第二个特征。
“云净”“空阔”,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说,登高者面对的是一片旷远的境界。这种境界既非人世所居,也不是仙境所在,而是天地间最清静、最幽深的地方。
“千峰瘦”,还含有一种形象的美感。千峰秀美,若没有云雾笼罩,则不能显出它的丰腴多姿,千峰秀美,若没有苍翠的树木点缀,则不能显出它的生机盎然。
“天空一雁横”,这是登高所见的另一个特征。“一雁横”是说这只飞过的大雁横贯于蓝天。“一雁横”是说这只飞过的大雁横贯于蓝天。“一雁”与“千峰”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雁在蓝天中飞来飞去,显示了它们矫健的姿态;千峰苍翠,秀美壮观。但大雁却能任意选择方向,自由地飞翔,不受任何拘束。这和千峰秀美却又受云雾笼罩一样,都是人们所难于理解的。然而正是这种难于理解的美,才更具有魅力。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