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婵娟,天然异、尘凡草木。便假说、楚骚曾咏,国香堪服。岩桂也应输品格,江蓠只合供奴仆。算谢家、玉树并来看,犹嫌俗。
修蛾扫,眉痕蹙。仙带曳,裙腰绿。与招魂位置,藐姑山麓。琴筑泠泠千步涧,烟霏杳杳三间屋。向此中、同配水仙王,宜秋菊。

【诗句】

满江红

幽静婵娟,天然异、尘凡草木。便假说、楚骚曾咏,国香堪服。岩桂也应输品格,江蓠只合供奴仆。算谢家、玉树并来看,犹嫌俗。

修蛾扫,眉痕蹙。仙带曳,裙腰绿。与招魂位置,藐姑山麓。琴筑泠泠千步涧,烟霏杳杳三间屋。向此中、同配水仙王,宜秋菊。

【译文】
《满江红》
幽静的婵娟,天然地不同凡物草木。就说楚辞曾经咏叹,国色天香足以令人折服。岩石上的桂花也应当有高洁的品格,江边的小草只能供人驱使。就像谢家那样的玉树也应该来到这里,但仍然嫌它过于世俗。
梳理着眉毛,皱起了眉头。仙女般的裙子在腰际飘动,绿色的裙摆随风飘扬。和《招魂》一起摆放在渺姑山下。琴声清冷如水,泠泠的溪流声响彻千步之涧;烟雾缥缈,隐约可见三间小屋。在这美景中,我们如同配得上水仙王一样,应该像秋天的菊花一样盛开。

【赏析】
《满江红·幽静婵娟》,这是一首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幽静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清新、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幽静婵娟,天然异、尘凡草木。”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幽静。这里的“婵娟”指的是明亮的月亮,暗喻了作者内心的明亮和纯净。接着,诗人将这种幽静比作“尘凡草木”,既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又暗示了其与尘世的不同。
“便假说、楚骚曾咏,国香堪服。”这里提到了楚辞,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楚辞中的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国香”则是指国家的香气,暗喻了作者的才华横溢。
“岩桂也应输品格,江蓠只合供奴仆。”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气质。岩桂和江蓠都是常见的植物,而在这里,它们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品质:岩桂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江蓠则代表着谦逊低调的态度。这种对比使得整句诗更具深意。
“算谢家、玉树并来看,犹嫌俗。”这句话是对历史上的“玉树后庭花”典故的巧妙引用。玉树是南齐东昏侯所爱之物,后来被用作美女的代名词。在这里,诗人用它来比喻自己虽然拥有才华,但仍嫌自己太过庸俗。
“修蛾扫,眉痕蹙。”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面容,她的眉毛修长而有型,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这种形象既符合古代女性的妆容特点,又为后面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仙带曳,裙腰绿。”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女子的形象。她的裙摆如同仙女的长裙,飘逸而美丽。而她的肤色则是绿色,这可能是因为使用了绿色化妆品的缘故。这种形象既符合古代女性的服饰特点,又为后面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与招魂位置,藐姑山麓。”这句诗描述了这位女子的位置。她站在藐姑山的山脚下,仿佛成为了一座山峰的一部分。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她的美丽,还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琴筑泠泠千步涧,烟霏杳杳三间屋。”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两种景致:一种是千步之涧的琴声,另一种是三间屋中的烟雾。这两种景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种景致既符合古代诗词的创作特点,又为后面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向此中、同配水仙王,宜秋菊。”这句诗总结了全文的主题。作者认为,在这个美景中,他可以与水仙王相媲美,成为秋天最美的菊花。这不仅表达了他对这片美景的热爱,还暗示了他希望自己能够像水仙王一样高洁、优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幽静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