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如剪。送幽径、落花几点。卧游程缓。笋舆带轻幰。卅里重回首,似度千岩深远。暮看童稚迎门,慰岑寂,两眉展。
余生自遣。反招隐、谁为赋遍。故交心款。恨相见犹晚。茅柴任倾倒,不待园蔬供馔。笑指窗外千竿,对人青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
“清波引葆斋夫妇迎余至黑石街养疴”:葆斋夫妇在黑石街为作者设宴款待。“养疴”,指休养(身体)。“黑石街”,地名。
“其所居在万竹间,境极幽邃”:住所位于万竹丛中,环境非常幽静。“境”,指周围的环境;“邃”,指深远、深邃。“幽邃”,即幽深。
“冷风如剪。送幽径、落花几点”:冷风像剪刀一样,送走了曲折的小径,落花点缀着小路。“剪”,形容风的猛烈;“幽径”,曲折的小径;“点”,点缀,点缀着路旁。
“卧游程缓。笋舆带轻幰”:乘坐轿子慢悠悠地游览,轿子里有轻纱帘幔。“筇舆”,用竹做的轿子;“轻幰”,车帷上绣有飞禽走兽图案的帷幕,这里指轿子上的轻纱帘幔。
“卅里重回首,似度千岩深远”:三十里后回头望,好像穿过了千山万岭。“卅里”,表示距离;“重”,重复;“度”,越过;“深”,深远。
“暮看童稚迎门,慰岑寂,两眉展。”:傍晚的时候看见儿童迎门而笑,慰藉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双眉舒展开来。“岑寂”,“孤寂”;“两眉展”,形容心情由孤寂转为愉悦,眉毛舒展,表情自然。
“余生自遣。反招隐、谁为赋遍”:我的一生用来遣兴自娱,反而招致隐居的生活,又有谁能够为我写出遍数呢?“自遣”,自得其乐;“反”,反而;“谁为赋遍”,谁能为我写出遍数来。
“故交心款。恨相见犹晚。茅柴任倾倒,不待园蔬供馔”:老朋友对我情意深厚,可惜相见太晚!我随意倒掉一碗饭,不必等到园中的蔬菜来供奉。“故交”,老朋友;“心款”,感情真挚;“恨相见犹晚”,遗憾不能及早见到老朋友;“茅柴”,粗米饭;“任倾倒”,随便吃;“不待”,不需要。
“笑指窗外千竿”,窗外是上千竿竹子。
【答案】
译文:“清波引”词人葆斋夫妇迎接词人到黑石街养病。住处在竹林深处,景色幽静。词人乘小舟在清凉的江水中缓缓行进,船儿被风吹得像剪刀一样,送走了曲折的小路,路旁落花点点。词人乘轿慢行,轿内装饰着轻纱帘幔,经过三十里之后回望,好像穿越了千山万岭。黄昏时刻,词人看见孩子们在门前欢迎,心中孤独寂寞之情得到慰籍,双眉舒展开来。词人晚年喜欢以饮酒自娱,生活简朴,有时甚至随意倒掉一碗饭,不必等到菜蔬来供应。他随意指窗外上千竿竹子,对人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
赏析:此词作于词人退居湖州期间,表现了他晚年生活的情趣和心态。
词人葆斋夫妇热情地邀请词人来到湖州居住,并亲自在黑石街设宴招待。词人住在这里十分舒适,四周环境优美,竹木葱茏,环境清幽寂静。词人在这里悠然自得地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与快乐。然而他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常常感到孤单寂寞。于是词人就常常独自坐在窗前欣赏外面的风景,欣赏那千竿翠竹,欣赏那一片片落花,欣赏那些欢快的童稚们迎门而笑。这种生活状态使词人感到欣慰、高兴,使他的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双眉舒展开来。
词人晚年喜欢以饮酒自娱,生活简朴,有时甚至随意倒掉一碗饭,不用等到菜蔬来供应。他常常随意指窗外上千竿竹子,对人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这种生活态度表现出词人淡泊的情怀、旷达的性格以及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