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方知隔岁期。衰翁意气未全衰。漫愁脚底云随步,要看山中雪打围。
抟絮冒,洒吟髭。朝来拄杖倚柴扉。敢忘将士边头苦,也趁春寒试铁衣。
诗句:病起方知隔岁期。
译文:我因病卧床已过了一年,现在病愈之后,才体会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注释:**1. 隔岁期:指过去一年。2. 衰翁:形容年纪大的人。意气未全衰:精神尚好,没有衰弱。3. 云随步:比喻行踪不定,如同云彩随着脚步移动。4. 山中雪打围:在山里打雪仗玩耍。5. 抟絮冒:形容人行走时尘土飞扬的样子。6. 吟髭:指文人墨客的胡须,因读书写字而变白。7. 拄杖倚柴扉:手持拐杖靠在家门口。8. 敢忘将士边头苦:不敢忘记那些戍守边疆的战士所承受的苦楚。9. 也趁春寒试铁衣:趁着春天寒冷的季节,穿上铁甲,表示准备战斗。10. 汪东(1890-1963)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病起方知隔岁期”,暗示着诗人因病卧床已有一年的时间。这种长期的疾病体验使得诗人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通过对比“衰翁意气未全衰”与“漫愁脚底云随步,要看山中雪打围”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他一方面感叹身体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渴望在逆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两句“抟絮冒,洒吟髭”以及“朝来拄杖倚柴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动不便但仍然坚持生活的坚韧态度。这里的“抟絮冒”,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行走过程中,尘土飞扬,仿佛在与飘飞的灰尘进行一场斗争。而“洒吟髭”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艰难前行时,仍不忘吟诗作对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独特感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