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候明镫夜。聚千人、不分宾主,坐围深厦。弦索新翻回纥奏,绣幕徐徐先下。听幕外、流莺声姹。报导刚终轩幕起,骤珠环、翠额光交射。歌一曲,定场乍。
深耕冠盖农劳大。又全民、为钢而战,自成良冶。体势如真描划尽,忽变绣衣弓架。斜趁步、红巾飘洒。刚健之中含婀娜,似游龙、还似飞天者。欢震屋,舞初罢。

【注释】

暖候明镫夜:温暖如春的夜晚,明亮的灯笼照亮了整个房间。

聚千人、不分宾主,坐围深厦:聚集了上千人,没有分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起围着深屋欢宴。

弦索新翻回纥奏:用新的弦乐器演奏回纥的曲调。

绣幕徐徐先下:绣制的帷幕缓缓落下。

听幕外、流莺声姹:听着窗外黄莺的鸣叫声。

报导刚终轩幕起,骤珠环、翠额光交射:报告刚刚结束,门帘一掀,珠环和翠色的头饰映入眼帘。

歌一曲,定场乍:唱了一首歌,让场面突然安静下来。

深耕冠盖农劳大:深入地耕作,劳累于田野之间。

全民、为钢而战,自成良冶:全国人民为了钢铁生产,辛勤劳作,自行炼铁。

体势如真描划尽:形态逼真地刻画出来。

忽变绣衣弓架:忽然变成了穿着绣衣的样子,像弓箭手。

斜趁步、红巾飘洒:斜跨着步伐,红巾随风飘扬。

刚健之中含婀娜,似游龙、还似飞天者:刚健之中又蕴含着柔和,像是游动的龙,又像是飞翔的仙女。

欢震屋,舞初罢:欢快的气氛震动了屋子,舞蹈才刚开始就结束了。

【赏析】

这是一首观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团演奏时所作的词。上阕写乐队演奏时的热闹气氛;中阕描写维吾尔族人歌舞表演的情景;下阕则描绘了他们的优美舞姿。

这首词以歌舞团在演出时为题,生动地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特点。上阕“暖候明镫夜”四句写观众欣赏歌舞的情景。“暖候”,是说天气温暖,令人感到舒适。“明镫”,即指灯笼。“聚千人,不分宾主,坐围深厦”,说明歌舞团规模盛大,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演出。他们不分贵贱,都是观众。“弦索新翻回纥奏”,“弦索”指弦乐器,这里指的是西域的乐器。弦乐器演奏着回纥的曲子。回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唐代时曾派兵援边。此处泛指西域的音乐。“绣幕徐徐先下”,是说舞台上悬挂的彩绣帷幕徐徐垂下。“听幕外,流莺声姹”,是说听到外面黄莺清脆的啼声。“报导刚终轩幕起”,是说报道节目刚刚结束,门帘一掀,珠环和翠色的头饰就映入了眼帘。

中阕描写维吾尔族人的精彩表演。“深耕冠盖农劳大”,是说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劳动。“全民、为钢而战,自成良冶”,是说全国的人都投入到了钢铁生产中。“体势如真描划尽”,“体势”,是说舞蹈的身段和造型,“如真”指真实,“描划尽”是说刻画得非常逼真。“忽变绣衣弓架”,“忽变”是说突然发生变化。“绣衣弓架”是说突然穿上了绣花的衣服变成弓箭手的模样。“斜趁步、红巾飘洒”,是说斜跨着步子,红巾随风飘扬。“刚健之中含婀娜”,是说刚健之中又蕴含着柔和,像是游动的龙,又或者是飞翔的仙女。“欢震屋,舞初罢”,是说欢庆的气氛震动了屋子,舞蹈才刚开始就结束了。

下阕描写歌舞演员们优美的舞姿。“深耕冠盖农劳大”,是说他们深入到田野间去劳作。“全民、为钢而战”,还是说全国人民都投入了钢铁生产。“体势如真描划尽”,还是指舞蹈的身段和造型逼真。“忽变绣衣弓架”,还是说突然穿上了绣花的衣服变成弓箭手的模样。“斜趁步、红巾飘洒”,还是说斜跨着步子,红巾随风飘扬。“刚健之中含婀娜”,还是说刚健之中又蕴含着柔美。“似游龙、还似飞天者”,还是说舞者们的舞姿既像游动的龙,又像飞翔的仙女。“欢震屋,舞初罢”,是说欢乐的气氛震动了屋子,舞蹈才刚开始就结束了。

整首词将作者与歌舞团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融入其中,展现了一种和谐共融的美好氛围。这种互动关系不仅仅是外在的观赏与被观看,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与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