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罅苔花朱不枯,空岩乳水静舂揄。
枫林一叶吊霜艳,竹翠万梢矜雪腴。
石缝中苔藓开出红花,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凋谢;
岩石上的水滴声清脆,仿佛在舂米。
秋天的枫叶落下,犹如吊丧用的白布,一片片地挂着。
万竿挺拔,宛如雪中的肥羊,十分肥美。
石罅苔花朱不枯,空岩乳水静舂揄。
枫林一叶吊霜艳,竹翠万梢矜雪腴。
石缝中苔藓开出红花,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凋谢;
岩石上的水滴声清脆,仿佛在舂米。
秋天的枫叶落下,犹如吊丧用的白布,一片片地挂着。
万竿挺拔,宛如雪中的肥羊,十分肥美。
【注释】 金缕曲 · 为藏山题画绝唱酬希听。 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铭鹤罢,倚松暝。 洞庭叶下灵均醒。 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 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 溯明月、中秋人定。 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 常娥老,维摩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1952年春在湖南长沙时所作
【注】 1.月晕:月亮的晕。2.瞢腾:朦胧。3.玄夜:夜晚。4.霓裳:神话中西王母的车。5.蓝婆:天帝的女儿名青娥。6.十二:指天上的十二宫。7.九曲蚁:指《长恨歌》中的“九曲池”。8.琼宫:即玉阙。9.消息:这里指玉环的消息。10.鳞甲:龙鳞和龙甲,这里指冰。11.玉蟾:即月亮。12.白战诗坛:指李商隐的《瑶池》一诗。13.冻渗玉蟾清泪:形容玉环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部分:八声甘州·重阳园中独坐,菊花有开者 诗句释义:在重阳节这个节日里,独自坐在园中,看到菊花中有开花的。 译文:在重阳节这一天,我独自一人坐在花园中,看到菊花中有绽放的。 注释:“八声甘州”是一种古典音乐曲调的名称,此处可能指代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心情或环境。“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日,传统上被认为是登高远望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姜夔所作的一首咏莲花的词。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暗香 潭月山房木莲花放,俗称大玉兰,实即古所谓木兰,香山诗所称木莲也。“ 解释:暗香,通常指某种花卉散发的香味。这句诗描述了木莲花在月光下绽放的情景。木莲花,又称大玉兰、木兰,是香山诗中常见的名词。 - 第二句:“莲花八叶。” 解释:莲花通常有八片花瓣,这里用“八叶”来形容木莲花的美丽。 - 第三句:“堕世尘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1节:“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江外。” - 关键词: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 - 注释: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与追忆。 - 赏析:诗人通过“尘梦烟消”和“虫天漏尽”这样的意象来描绘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他对过去的无限怀念。"招魂江外"则可能是指他试图通过某种仪式或行为来召唤或纪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人或事。 第2节:“沉吟玉笥,难挽此才尘里。” - 关键词:沉吟,玉笥
【诗句解读】 1. 肠断东风万柳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心碎,东风和万柳堤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景象,但诗人的心却无法与之共鸣。 2. 十分春过石桥西:这里的“十分”表示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诗人在石桥西边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3. 斜月冥濛天水白,梦凄迷:斜月的朦胧景象和天水的白色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悲伤。梦境中的凄迷让诗人更加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4. 归去也知琼宇近
【诗句】 忆旧游 辛丑除夕,溯江至十二圩大兄官舍度岁 尽冻云拂帽,霁雪湔衣,鼓枻重来。 潮出扶桑下,送行人西上,遮莫东回。 津头关吏借问,前度客繻开。 甚三宿天留,一行月厌,鸥鹭休猜。 东轩传鹊喜,道人随佳节,春动深杯。 南北东西路,暂白头兄弟,笑索官梅。 风轮浩荡,吹我马骨蓟丘台。 报江上青山,好留颜色归梦催。 【译文】 回忆过去游览的情景,辛丑年除夕,溯长江至十二圩哥哥的官舍过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樱花的美丽与娇媚,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的赞美。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朱晕唇含,丹华的注,春风绝代东施。 - “朱晕唇含”描绘了樱花颜色鲜艳,像嘴唇一样红润。 - “丹华的注”指的是樱花的花瓣像红色的液体滴落。 - “春风绝代东施”形容春风如同美女东施(即美女西施)一般,使樱花更加美丽动人。这里运用了双关语,“绝代”既可以理解为春风无与伦比的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双花王阁赋牡丹》的节选。全诗如下: 东风无赖,向妙明空中,色尘吹聚。 瞥尔摩醯无相眼,还为花光一觑。 午韵阑初,露香亭晚,玉佩罗裙舞。 樊南老矣,更无彩笔新句。 尽教芍药扶轮,海棠授印,京洛风流具。 小妹东家窥宋久,催唤蕊珠同住。 緤印香严,袜尘波细,离合神光处。 斜阳导引,海西又作霞妩。 注释与赏析: 1. 东风无赖: 东风,即春风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碧翁翁倦眼是慵开,云尾憺愁余。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翻自踌躇。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梦去音尘千里,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岁华新心情非旧,听邻娃笑语转更初。花南漏,丁丁遥夜,窗掩灯孤
西湖偶作 故园篱豆绽凉风,酒簿衣单古寺中。 正恐秋声听不得,清霜禁杀络丝虫。 注释: 1. 篱豆:篱笆上的豆花。 2. 凉风:凉爽的秋风。 3. 酒簿:记录饮酒时间的账簿。 4. 衣单:衣着简陋。 5. 古寺:古老的寺庙。 6. 清霜:初冬的寒霜。 赏析: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在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景物的怀念之情。首句“篱豆绽凉风”描绘了篱笆上豆花盛开的景象
西湖将军歌 秀江春色与历史英雄交织 1. 诗歌原文 - 秀江桥下春水生,缘桥几曲春花明。 - 燕山大将开幕府,千里不闻枹鼓惊。 - 当年挟策上金殿,幸夺翘关走飞电。 - 仗下看披雕锦衣,宫门却赐花菰箭。 - 十年宛马塞上骑,亲随部曲渔阳儿。 - 桑干风雪控弦去,犹听阿亸当横吹。 - 龙骧南下定三蜀,遂驾楼船遣杨仆。 - 湖东既镇后湖西,每见投壶理军曲。 2. 译文解析 - 在秀江桥下
西湖歌送友 君不见,西湖流水碧于玉,莎草如烟绕湖绿。 西泠桥边花正开,落花片片随风来。 木兰艇子蜻蛉尾,擢入花间三十里。 垆头少妇调银筝,娇歌一曲最有情。 当窗卷却青绡幕,花香水气传歌声。 行人日午相倚听,劝尽丝绳双玉瓶。 仙郎家近西湖住,暂假南行赋归去。 燕台日落风凄凄,道旁相逢惜解携。 羡君南行向湖堤,向湖堤,策马蹄。 湖水平,湖草齐。 【注释】 君:对朋友的敬称。见:同“鉴”,看见
诗句原文: 苏小门前杨柳新,西林桥下水粼粼。 琵琶只在盲婆手,不见西湖愁杀人。 译文诠释: 苏小门旁的柳树刚刚吐绿,西林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 琵琶女只弹奏给瞎子听,但看不见西湖的愁苦足以致命。 注释解析: - 苏小门: 指古代著名的女子苏小小所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西湖边的某个著名景点或建筑。 - 杨柳新: “杨柳”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春日里柳树的新绿。 - 西林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买得甘瓜又买齑,莫道甘苦不相宜。 前山空有胭脂岭,不上唇来那得知。 西湖竹枝词 其十六 【序】 《西湖竹枝词》是南宋时期诗人黄公望所作,以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诗作。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注释】 1. 甘瓜:甜瓜。 2. 齑:一种调料,由盐和醋混合而成。 3. 胭脂岭
湖头阑干一样铺,湖上一色好当垆。莫寻桥畔红阑子,只认门前白项乌。 这首诗是《西湖竹枝词》中的第十一首,由元代诗人杨维祯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对湖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第一句“湖头阑干一样铺”,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湖头的景象,仿佛可以看到湖边的栏杆如同棋盘般整齐地铺展开来。这里的“一样铺”不仅形容了栏杆的布局
石新妇在钓渔矶,桃花为面竹为衣。 面上桃花有时落,湖边望郎何日归。 注释:在西湖的一个钓鱼小岛上居住着一位名为石新妇的女子,她的面容像桃花一样美丽,穿着用竹子编织的衣服。她的面容时而绽放,时而凋零,就像桃花的盛开和凋零一样。我每天都在湖边眺望着远方,期待着她能早日归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石新妇的形象作为引子
阿侬不上采菱船,只买白藕种红莲。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 注释: - 阿侬:这里指的诗人自己,或者泛指那些不参与采菱的人。 - 上采菱船:指的是古代女子在采菱时乘坐的船,是一种水上劳动的工具。 - 只买白藕种红莲:诗人选择购买白藕来种植,而不是直接去市场上购买红莲。 - 莲花有心长得藕,藕根无心长得莲:这里的莲花和荷叶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而荷花的种子(藕)则是由荷叶包裹生长出来的。
诗句:青骢油壁漫相寻,只在前山松树林。 注释:青色的马(青骢)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译文:青色的马身上涂着油膏,在道路上来回寻找,只为了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找到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青骢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在寻找一个特定的人。这个特定的人在前方的山中松树林里。这首诗通过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注释:湖边堤上,风一吹便生起波澜,女儿们沿着堤路行走。她们走到堤上,想回去,但可惜绿草紧紧地抱着裙子的腰身。 赏析:这首《西湖竹枝词·其十七》是一首描绘女性春游西湖景色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湖堤上行走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女子的娇媚形象。其中"可怜绿草抱裙腰"一句更是妙笔生花,将女子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西湖游船轻泛,平浅水面划破波纹。 隔岸牛鸣声中,道路弯曲迂回延伸。 桑田变迁,历史如烟,是否已将旧习遗忘? 中流独处,与鸥凫为伴,悠然自得。 赏析: 此诗以西湖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首句“游船平浅泛槎䒀”描绘了湖上游船轻泛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两句“隔一牛鸣路转纡”则通过牛鸣声和道路的变化
湖上波光罨雪光,张祠清绝胜刘庄。 仙人自爱楼居好,六面山屏晓镜妆。 西湖之美,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黄任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湖上风光和诗人心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湖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此诗首句“湖上波光罨雪光”形象地描绘了湖上的波光粼粼,宛如被雪光所覆盖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张祠清绝胜刘庄”则赞美了张祠的清幽美丽,胜过了刘庄的繁华喧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
【译文】 江上穷愁十日霖,松高独受寒风厄,凤老甘当众鸟侵。 睚眦一夫成世变,是非千载在公心。 言妖舌毒纷无纪,吞炭聊为豫子喑。 【注释】 寄上虞山相国师:寄赠给上虞山的相国师。寄上虞山,即寄赠给上虞山的相国师。相国师,古代官职名,掌管礼乐、祭祀等事。上虞山:山名,位于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一引《图经》云:“上虞县南有上虞山,山有古庙。”相国师,官名,掌管礼乐、祭祀之事
诗句释义: 1. 江门帆点夕阳明:描述江门处,夕阳下船只的帆点缀出一片明亮的景象。 2. 江上愁心向晚生:表达作者在江上时,因日落而引起的忧愁之情逐渐增长。 3. 我寄悲怀东海若:表示我将自己的哀痛寄托给大海中的东海岛(可能指的是蓬莱仙山或东海上的某个岛屿)。 4. 要回胥种荡蓬瀛:意为想要回到那些被风扬起的蓬草之中的仙岛,也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译文: 夕阳映照江上的船只
乙卯年五月,诗人重游西湖,有感而作。 来趁西湖五月凉, 趁着这五月的凉爽气候,来到西湖欣赏景色。 凭阑尽日醉湖光, 靠在栏杆上,整天沉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 圣因寺古佛无语, 在圣因寺中,看到古佛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什么也没有说。 一杵残钟摇夕阳, 在寺庙外,听到一杵钟声在夕阳下摇曳,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西湖时的喜悦和感慨。首句“来趁西湖五月凉”
【注释】 乙卯: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重至西湖:再次来到西湖。 口号:诗篇,即《西湖杂咏》。 聚散由知有定缘:相聚离散自有其一定缘分。 故人:老朋友。 各凄然:各自感到凄凉哀伤。 观河莫话波斯面:观看黄河不要谈论波斯人的面貌。 已隔风轮五百年:已经隔了五百年了。风轮:指代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西湖的见闻感受的七绝。全诗以“故人”为中心意象,将西湖与故人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