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净月华流。满挹金波泻翠瓯。坐到高寒襟怀冷,休休。病骨难禁半点秋。
如梦复如沤。已负清光四十周。舒却回肠禁却□,悠悠。闲看池心碧玉球。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小重山》、《忆王孙》。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押平声韵。

中秋:即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云净月华流:天空中的云彩消失不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大地。

满挹金波泻翠瓯:将满杯的金色液体倒入翠绿色的茶壶中。

高寒:指高处寒冷的地方。

襟怀:胸怀和气质。

休休:形容心情舒畅、悠闲自在的样子。

病骨难禁半点秋:形容身体虚弱,难以承受秋季的寒冷。

如梦复如沤:像梦境一样虚幻,又像泡沫一样短暂。

已负清光四十周:已经错过了秋天四十次的美景。

舒却回肠禁却□:让肠胃舒展开来,抑制住了某些冲动。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悠然自得的样子。

碧玉球:用碧绿的玉石制成的球体,这里比喻月亮。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词人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全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开头两句,“云净月华流。满挹金波泻翠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空中的云彩消失不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大地。此时,词人端起一杯满盈的金黄液体,将其倒入翠绿色茶壶中。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好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坐到高寒襟怀冷,休休。病骨难禁半点秋。”词人坐在高处,感受到了秋风的寒冷,同时也体会到了身体的虚弱。这些感受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最后一句“病骨难禁半点秋”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词人以“如梦复如沤”和“已负清光四十周”为引子,展开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他回忆起过去的岁月,那些曾经美好的时刻如今都已经成为回忆。而在这四十次的秋夜中,他也错过了无数个美丽的瞬间。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惋惜和遗憾。

最后两句,词人用“舒却回肠禁却□”和“悠悠”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他想要舒缓一下自己的心情,但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感到困惑和苦恼。最后一句“闲看池心碧玉球”则描绘了他欣赏月亮的场景。他看着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感叹着它的美丽和永恒。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多愁善感的词人形象。同时,它也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