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三三,共撑起、半江风色。飞欋处、日斜樯橹,浪翻丹碧。浊世浮沉高士志,乱流明灭诗人笔。看宾鸿、飞影过前川,霞笺赤。
芦苇畔,鲜鳞湿。杨柳外,炊烟直。趁馀晖沽酒,醉吹横笛。芳树斜衔新月细,远峰横受飞鸟疾。倏然间、江影荡明星,馀空白。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渔村夕照的词,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渔村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两两三三,共撑起、半江风色。”描绘了夕阳下,渔人相互帮助,一起撑船的情景。这里的“风色”是指渔船上的风景,包括天空、水面等。这句话通过渔人的动作,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温馨的背景。
第二句“飞欋处、日斜樯橹,浪翻丹碧。”进一步描绘夕阳下的海面景象。这里,“飞欋”指的是渔船上的帆,“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帆船的意思。“日斜樯橹”则是指夕阳下的渔船,它们在波浪中摇曳生姿。“浪翻丹碧”则形容海水的颜色,呈现出一片红绿相间的美丽景象。这句诗通过对夕阳下海面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渔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浊世浮沉高士志,乱流明灭诗人笔。”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渔人在社会中的处境。这里的“浊世浮沉”指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而“高士志”则是指高尚的志向,即渔人虽然身处浊世,但仍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乱流明灭”则是形容诗人笔下的诗句,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反映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波动。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渔人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赞美了诗人的创作精神。
第四句“看宾鸿、飞影过前川,霞笺赤。”这一句描绘了夕阳下,大雁飞过的场景。“宾鸿”指的是迁徙的大雁,它们在大地上留下了美丽的轨迹。“飞影过前川”则形容大雁在夕阳下飞翔的影子掠过水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霞笺赤”则是指红色的晚霞,与大雁的飞行轨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述了渔民的生活和自然景观。“芦苇畔,鲜鳞湿。杨柳外,炊烟直。”这两句描绘了渔民在芦苇边捕鱼的场景以及远处的村庄。“鲜鳞湿”指的是鱼儿在水中游动,激起的水花让鱼儿感到潮湿。“杨柳外,炊烟直”则形容远处村庄中的袅袅炊烟直上云霄。这里的“炊烟直”形象地描绘了村庄中人们忙碌的身影和生活的气息。
最后一句“趁馀晖沽酒,醉吹横笛。”这一句表现了渔人趁着夕阳余晖,购买酒水,然后吹奏横笛的场景。这里的“馀晖”指的是夕阳西下时留下的光辉,“沽酒”则意味着买酒。“醉吹横笛”则形容渔人喝着美酒,吹着横笛,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这句诗通过渔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渔村夕照为背景,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景象、渔人的生活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