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何村,问飞到、可是江南黄叶。溪路双桨敲冰,烟丝舞愁绝。兴废事、梅花不管,那知有六朝啼鴂。废苑红绡,柔淮绿减,商女能说。
待收拾、毡笠狨鞍,要游过、明年放灯节。压遍紫骢蹄印,认桥通皂荚。何处觅、歌楼十里,拥玉人、坐看春雪。误道风柳吹香,酒徒将别。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羁旅之愁、怀才不遇之情。全词意境清幽,含蓄深沉。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交代自己的身份和去处:是踏着雪来到白门的,用吴兴旧时的歌韵写意。“家在何村”一句点出自己身在何处。接着写旅途所见:溪边双桨敲打着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奏一曲凄清婉转的乐曲。“烟丝舞愁绝”一句,写出了词人因思乡而引起的愁情。“兴废事”三句写自己对六朝繁华的感慨。“梅花不管”一句,表明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下片写自己的归心。“待收拾”三句写自己打算回家过年的情景。“毡笠”三句,描写了家乡的风物人情。最后两句写自己与歌妓告别的场面。“误道风柳”两句,写出了作者与歌妓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答案】
译文:
琵琶仙踏着雪来到白门,用吴兴旧时的歌韵写意。家乡在哪个村呢?我问他是否飞到了江南的黄叶之地?溪边双桨敲打着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奏一曲凄清婉转的乐曲。兴废事,梅花却不知道,那知道有六朝的啼鴂之声。废苑红绡,柔淮绿减,商女能说。待收拾、毡笠狨鞍,要游过明年放灯节。压遍紫骢蹄印,认桥通皂荚。何处觅、歌楼十里,拥玉人、坐看春雪。误道风柳吹香,酒徒将别。
赏析:
此词以白石吴兴词韵,写词人在雪中访友,与歌妓惜别的情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交代自己的身份和去处:“家在何村”,点出自己身在何处;“问飞到、可是江南黄叶”,则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行程和心情。“溪路双桨敲冰,烟丝舞愁绝。”词人乘船沿溪而下,船桨敲打冰块,发出清脆的声音;两岸的景色如一幅画卷般展开在眼前,而此时词人却在船上弹起琵琶,弹奏出一曲凄清婉转的曲调,似乎在表达他内心的愁苦之情。“兴废事、梅花不管,那知有六朝啼鴂。”词人感叹于眼前的景象,不禁想起了往日的繁华景象,心中涌出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愁苦之情。“废苑红绡,柔淮绿减,商女能说。”“废苑红绡”指的是曾经繁华一时的园林,如今只剩下残败的景象;“柔淮绿减”则描绘了淮河两岸的景色,原本翠绿的草木变得枯黄凋敝。这两句既写出了词人眼中的美景,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待收拾、毡笠狨鞍,要游过、明年放灯节。”下片开始写词人打算回家过年的情景。他计划带着毡笠和狨鞍,趁着放灯节的机会回家过年。“压遍紫骢蹄印,认桥通皂荚。”“紫骢”是一种骏马,象征着词人的豪迈气概;“皂荚”则是地名。这两句描绘了词人骑马前行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写词人与歌妓惜别的场景:“何处觅、歌楼十里,拥玉人、坐看春雪。”“何处觅”表达了词人对歌声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拥玉人、坐看春雪”则描绘了词人与歌妓在一起的场景,两人一起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到了分别的时刻。“误道风柳吹香,酒徒将别。”这两句既表现了词人对于分别的无奈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