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
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愁未了,上吴船,又听雨声。

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

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

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

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

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
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
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

译文:
在雁声之外,我遥望关塞,聆听秋风中蟋蟀的鸣叫;我在院落里,聆听着秋天的声音。我听着残阳照射在霜冻的原野上,听到稀疏的树林中传来了蝉的声音。时光悄悄流逝,不知不觉间,砧石上已经堆积起一片片落叶,仿佛是秋天的脚步声。

遥远的龙城之北,我想着那西风吹过的铁马和战鼓边的声音。

回想起故乡的小路,那里有松树的阴影,夜晚的时候能听到海浪的涌动声。

在老房子里,灯光昏暗,我随意地放下书本,将心中的烦恼都倾诉给了江水。

赏析:
这首诗是蒋竹山体,其风格独特,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全诗以“秋声”为线索,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句“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的异乡,独自感受着秋风中的秋声。这里的“雁外”和“蛩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孤独漂泊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残照霜芜、疏林蝉声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气氛。这些景物既具有季节特征,又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色彩。

第三句“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砧声在这里成为了连接诗人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变化。

第四句“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则是诗人对远方的想象和向往。龙城之北的西风铁马和战鼓边的声音,激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回忆和思考。

第五、六句“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松树的阴影和海浪的涌动声都成为了他记忆中的美好画面。

最后两句“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他在老屋里,随意地放下书本,将心中的烦恼都倾诉给了江水。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深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漂泊的旅人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