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登高郭隗台,望中楼阁更崔嵬。
晴郊霜隼迎风疾,渤海长鲸拨浪回。
骚客兴随秋水远,故人书报菊花开。
莫评燕赵千年事,陵谷累累实可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九日》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日登高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变迁、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句释义:
- 何处登高郭隗台,望中楼阁更崔嵬。
- “何处登高”指的是去哪里登高,即去哪里欣赏美景。
- “郭隗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一带。
- “崔嵬”形容山高耸入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郭隗台的赞赏,以及登高所见楼阁的高耸入云。
- 晴郊霜隼迎风疾,渤海长鲸拨浪回。
- “晴郊”指的是晴朗的郊外,“霜隼”指的是秋天的霜鹰。
- “渤海”指的是渤海地区,“长鲸”指巨大的鲸鱼。
- “拨浪回”形容大鲸鱼在海浪中的快速游动。这句诗描绘了秋季天气晴朗时,海边上空飞翔的秋鹰和海面上巨大的鲸鱼在海浪中来回穿梭的景象。
- 骚客兴随秋水远,故人书报菊花开。
- “骚客”指的是文人骚客,“秋水”指的是秋天清澈的水。
- “兴”在这里指的是情趣或兴趣。
- “故人书报菊花开”表示诗人收到了老朋友送来的书信,信中提到了菊花盛开的消息。
- 莫评燕赵千年事,陵谷累累实可哀。
- “燕赵”是指现在的河北地区,“千年事”指的是历史上的事情。
- “陵谷”指的是山陵和山谷,这里比喻世事的变化。
- “累累”形容事物众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燕赵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是战争、政治变革等)的看法,认为这些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们的影响依然深远,令人感到悲伤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以九日为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对郭隗台、秋水、秋鹰、鲸鱼、菊花等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与老朋友的联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