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多已不堪,况复逢改序。
伤心忆旧年,镫下欢相聚。
今夕亦如兹,痛母归何处。
凄凄不敢啼,恐触严君故。
堂前暗断肠,入房泪如雨。
【注释】:
- 冬至夜:冬至是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标志着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白天。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在中国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
- 愁多已不堪:形容心中充满忧虑和痛苦。
- 况复逢改序:意思是“何况又赶上了改变的季节”。这里指的是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 伤心忆旧年:意思是“悲伤地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镫下欢相聚:意思是“在灯光下欢聚”。
- 今夕亦如兹:意思是“今晚也像以前一样”。
- 痛母归何处:意思是“母亲已经离开了我,不知道去哪里了”。
- 凄凄不敢啼:意思是“哭泣时害怕声音太大,不敢哭出声来”。
- 恐触严君故:意思是“担心会触犯到严厉的人”。
- 堂前暗断肠:意思是“在大厅里暗暗地哭泣”。
- 入房泪如雨:意思是“进入房间时泪水就像雨水一样倾泻而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冬至夜的孤独和悲伤,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愁多已不堪”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接下来三句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诗人不禁感到伤感。第四句“今夕亦如兹”,诗人感叹现在的夜晚与过去无异,增添了一层悲凉之感。第五句“痛母归何处”,诗人悲痛地询问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不知去向何方。第六句“凄凄不敢啼”,诗人因为害怕声音太大而不敢哭泣,表现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第七句“恐触严君故”,诗人担心自己的哭泣会触怒他人。最后两句“堂前暗断肠,入房泪如雨”,诗人在大厅里默默地流泪,泪水如同雨水般倾泻而下,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助。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