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霞点鹜,冷雨啼蝉,砌下秋棠未落。纨扇初捐,罗衣乍怯,早晚凉生池阁。幽怨谁堪托。渐裙罗过摺,鬓云慵掠。漫惆怅、故人幸薄,朱户青楼,音信辽廓。三更梦天涯,湘水吴云,端然迷着。
拟倩征鸿寄问,翠管花笺,争奈字儿频错。一自别来,玉琴珠箔,都被暗尘封却。秋意增萧索。叹依旧负我,花前深约。向此夜、枕边帐底,泪珠流尽,灯昏漏永,闻寒角。好风明月空如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解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共八句四十六字,前两句写秋天景物,第三句写女子思念情深,第四、五、六句写女子盼望情人的音信,末句写秋夜的孤寂。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构思精巧别致,用典贴切自然,意境幽美,情感真挚。

玉女摇仙佩:仙女手持着仙佩,随风飘动。

寒霞点鹜:秋日的寒色映衬着水鸟。

纨扇初捐:白色的纨扇已经收了起来。

罗衣乍怯:罗衣忽然感到有些寒冷。

幽怨谁堪托:谁能分担她的哀怨呢?

渐裙罗过摺:裙子被风吹起了皱褶。

鬓云慵掠:发髻上的秀发懒散地披散下来。

漫惆怅:不禁叹息。

故人幸薄,朱户青楼,音信辽廓:我的情人很不幸。他的家在朱红的门户之外,他的音信杳无音讯。

三更梦天涯:直到深夜我仍在梦中寻找他的身影。

湘水吴云,端然迷着:我在梦中来到了湘江之畔,也梦见到了吴地的云彩。

拟倩征鸿寄问:我打算请大雁来传递我的问候。

翠管花笺,争奈字儿频错:我只好用绿管画上一枝花送给你,但又怕它频频出错。

一自别来,玉琴珠箔:自从离别以来,我们已很久没有见面了。

都被暗尘封却:我们的书信都被尘埃封存起来。

秋意增萧索:秋天的气息更加凄凉萧条了。

叹依旧负我:感叹自己依然不能忘记你。

向此夜、枕边帐底,泪珠流尽,灯昏漏永:在这寂静的夜晚,我常常在枕头旁边想念你。

闻寒角:听到了寒风中传来的角声。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词人运用了许多典故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性格特征,使词作显得文采斐然,耐人寻味。

上阕开头二句“寒霞点鹜,冷雨啼蝉”为一幅美丽的秋日图,接着“砌下秋棠未落”一句又把镜头移到室内,烘托出闺中人孤寂无聊的心境。这几句虽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闺中人的心情已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透露出来。“纨扇初捐,罗衣乍怯”两句紧承上句而来,写女子见天气寒冷,便收起纨扇穿上了罗衣。“袖怯”二字,写出了女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袖怯”、“罗衣乍怯”两句是写女子内心孤独寂寞之感。“闲愁最苦,休说些儿。”这里,作者借李清照《添字丑奴儿》词中的“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煞”之句,化用成“闲愁最苦”,以增强表现力。“闲愁”一词,不仅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她痛苦的根源。

下阕首句“幽怨谁堪托”。这句是说:“谁能够分担我的忧愁呢?”这一句既表明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同时也可以窥视出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渐裙罗过搊,鬓云慵掠。”这句是说:随着季节的变换,裙子的皱褶也越来越多,头发也懒得梳洗了。这两句既是对上阕“袖怯”“罗衣”二句的深化发展,也是全词感情发展的转折点,由外在的凄惨转为内心的憔悴。“漫惆怅、故人幸薄,朱户青楼,音信辽廓。”这句是说:我真地为此感到惆怅!我的情人命运不佳(指贫贱或失意),他的家庭也在外边,他的音信更是渺茫难觅。这一句进一步揭示出女主人公的痛苦。“三更梦天涯”,写她在梦中到过许多地方去寻找情人,最后终于在湘江之畔,也梦见到了吴地的云彩。“端的迷着”,写出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痴心妄想。“拟倩征鸿寄问”句,是说:我打算请大雁来传递我的问候。“翠管花笺,争奈字儿频错。”这句是说:我只好用绿管画上一枝花送给你,但又怕它频频出错。“一自别来,玉琴珠箔”,这句是写自从离别之后,我们已很久没有见面了;“都被暗尘封却”,这句是说:我们的书信都被尘埃封存起来。最后“秋意增萧索,叹依旧负我”两句是说:秋天的气息更加凄凉萧条了,我感叹自己依然不能忘记你。

“向此夜、枕边帐底”二句,是写她彻夜不寐、泪湿枕巾的情景。“闻寒角”句,是说她听到寒角的声响。“寒角”即寒更漏刻,古时以漏刻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谓之“一更”。“寒角”即指夜半时分报时的铜漏。“闻寒角”,即听到报更的人击响铜壶的声音。

这首词将闺中人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悱恻、淋漓尽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