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瘦石。似隐栖九里,断无尘迹。枝北枝南,雪后霜前,几度问他消息。沉吟树底摩挲遍,定写入、春风仙笔。爱满庭、淡影疏香,能有几人消得。
犹记孤山山下,冻云吹散也,一湖寒碧。渺矣林逋,寂寞空亭,何似此中清绝。幽怀尽日忘言坐,共抱却、冬心高洁。想月明、烟冷黄昏,还有翠禽曾识。
注释:
- 疏影·题梁蕉屏表叔“抚梅图”:这是指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咏梅七言绝句,题目为《江城子·密州出猎》。
- 古梅瘦石:指的是古老的梅树旁,石质的瘦硬形状。
- 似隐栖九里,断无尘迹:仿佛隐藏在九里的深山中,没有一点尘世的痕迹。
- 枝北枝南:树枝朝北朝南伸展。
- 雪后霜前,几度问他消息:在雪后的霜降临的时候,多次向他询问梅花的消息。
- 沉吟树底摩挲遍:在树下不停地摩挲,沉思着。
- 春风仙笔:用春风作为画笔。
- 爱满庭、淡影疏香:爱溢满了庭院,梅花的清淡的影子和香气。
- 能有几人消得:能有多少人能够消受?
- 孤山山下,冻云吹散也:在孤山上,被冷风吹散了。
- 一湖寒碧:一片寒冷的湖水。
- 渺矣林逋:渺远而高洁。
- 幽怀尽日忘言坐:整天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忘记了言语。
- 共抱却、冬心高洁:一同抱着冬天的心情,保持着高洁的品质。
- 想月明、烟冷黄昏,还有翠禽曾识:想象着月光明亮,烟雾寒冷的黄昏时分,还有翠鸟曾经认识我。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对梅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首句“古梅瘦石”,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背景,给人一种静寂的感觉。接着,诗人以“似隐栖九里,断无尘迹”来描述梅花所处的环境,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和独立。然后,诗人通过“几度问他消息”来表达他对梅花的关心和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沉吟树底摩挲遍,定写入、春风仙笔”,诗人在树下不停地摩挲,试图将心中的思念转化为文字。然而,他发现文字无法完全表达他的心境,只能通过春风来描绘梅花的美丽。这里的“春风仙笔”既指春风如同神笔一般,又暗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爱满庭、淡影疏香,能有几人消得”,诗人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只有像他一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梅花的美。这里的“能有几人消得”既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他对其他庸俗之人的看法。
最后两句,“犹记孤山山下,冻云吹散也,一湖寒碧。渺矣林逋,寂寞空亭,何似此中清绝”,“犹记孤山山下”,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孤山山下的情景,那里的景色如诗如画。然而,他也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那里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这里的“寂寞空亭”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七言绝句,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自我的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