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是旧游人。花非昔日春。记合欢、树底逡巡。曾折红丝围宝髻,携娇女、坐斜曛。
芳树起黄尘。苕溪断锦鳞。料也应、梦绕燕云。还向凤城西畔路,同笑语、拂花茵。

徐灿的《唐多令·感旧》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词,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变迁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词逐句的详细释义:

  1. 客是旧游人:这里的“客”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他回忆起自己曾经是某个地方的游客或过客。

  2. 花非昔日春:这里的“花”可能指代作者所居住或曾经生活过的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而“非昔日春”则暗示了时间的改变和自然景物的凋零。这一句反映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无奈。

  3. 记合欢、树底逡巡:这里的“合欢”可能指的是作者与爱人或亲人在树下共度的美好时光,而“逡巡”则表达了他们在一起时的小心翼翼和谨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让人感到温暖。

  4. 曾折红丝围宝髻: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女子用红色的丝线围住自己的头发,可能是一种传统的打扮方式。这一句展现了古代女子的优雅和美丽。

  5. 携娇女、坐斜曛:这里的“娇女”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女儿或其他年轻的女性,而“斜曛”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6. 芳树起黄尘:这里的“芳树”可能指代某种植物,而“黄尘”则形容了周围的环境变得荒凉。这一转变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7. 苕溪断锦鳞:这句诗中的“苕溪”可能指的是作者家乡附近的某个水系,而“断锦鳞”则形象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翻飞的情景,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的丧失。

  8. 料也应、梦绕燕云:这里的“燕云”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梦绕”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无限思念。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无法预知的忧虑。

  9. 还向凤城西畔路:这里的“凤城西畔路”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地点,而“还向”则表明了过去的某个地方或场景。这一句可能是诗人回忆往昔,或者想象未来可能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10. 同笑语、拂花茵:这里的“同笑语”可能是指与朋友或家人一起欢笑的场景,而“拂花茵”则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和珍惜。

徐灿的《唐多令·感旧》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回忆和感慨的世界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