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清明,春归天上,空传佳丽。梨花飞雪,吹落阑干如绮。掩流苏、环佩姗姗,壁间遗挂生绡腻。剩千堆麝粉,子规啼煞。柳绵初起。
遥睇。纱窗畔,恰宝镜尘封,瑶台迤逦。彩鸾飞去,红杏词添憔悴。怅蕉林、退食归来,返魂香冷薰笼倚。漫伤神,奉倩诗成,只裹珍珠泪。
【注释】
- 琐窗寒(词牌名)
- 禁火(农历三月初三,古代习俗,这天不生火做饭)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后十五日。
- 佳丽:美好女子。
- 吹落:风中飘落。阑干:栏杆。绮:美丽的织物。
- 流苏:下垂的彩色装饰。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壁间遗挂:墙壁上挂着的画和饰物。生绡腻:丝绸柔软光滑。
- 麝粉:用麝香调制的香料。子规啼煞:杜鹃鸟叫声凄厉。蕉林:指茂密的树林。退食:回家吃饭。返魂香:传说中能使人复活的香。倚:依靠。
- 伤神:悲伤。奉倩:典出《世说新语·伤逝》,晋朝荀粲与好友毕卓相善,一次因妒嫉而杀死了荀粲的朋友华歆,荀粲死后,友人将荀粲的墓志铭送给毕卓看,毕卓看了之后,感慨道:“我与你同游,如今你死了,我不能没有你,这是多么令人伤神啊!”珍珠泪:比喻眼泪像珍珠一般珍贵。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对亡妻的追忆之作。从词意来看,全篇都是写景。但“景”中却蕴含着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怀念和哀悼之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和悲痛之意。
“禁火清明,春归天上,空传佳丽。”这是全词的第一句,词人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明节时,天气晴朗,万物复苏,大地回暖,生机勃勃。然而此时,词人的心情却异常沉重。因为他知道,妻子已经离他而去,再也回不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了。这句中的“佳丽”一词,更是点明了妻子的美丽和贤惠,让人不禁想起她生前的风采。
“梨花飞雪,吹落阑干如绮。”接下来,词人又描绘了一幅更加美丽的画面。春天到来的时候,梨花盛开,花瓣如同雪花一样洁白。风吹过的时候,梨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了栏杆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如绮”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的美丽和绚烂色彩,让人不禁想起妻子生前的容颜。
“掩流苏、环佩姗姗,壁间遗挂生绡腻。”“流苏”和“环佩”都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饰品,象征着富贵和优雅。这里,词人描绘了一幅妻子生前的生活场景,她的身边充满了富贵气息和优雅气质。而“生绡腻”则形容了妻子生前皮肤细腻光滑的特点。这句中的“姗姗”一词,更增添了一份轻盈和柔美的感觉。
“剩千堆麝粉,子规啼煞。”接着,词人又描述了一幅更加凄凉的画面。原来,妻子生前最喜欢的东西就是麝香制作的香料,而这种香料现在已经堆积成山了。而此时,杜鹃鸟的叫声却越来越响亮了,仿佛在提醒着词人妻子已经离开人世的事实。这句中的“啼煞”一词,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离去的极度悲痛之情。
“柳绵初起。”“柳绵”,是指柳絮。春天到来的时候,柳树开始发芽生长,长出嫩绿的新叶。而此时,柳絮也开始飘散开来,形成了一片片白色的飘带。这句中的“初起”一词,不仅描绘了柳树的生长过程,也暗示了妻子生命的结束和离去的时间。
“遥睇。纱窗畔,恰宝镜尘封,瑶台迤逦。”“遥睇”一词,表示远远地观看。这里,词人站在纱窗前,凝视着外面的景色,只见远处的宝镜已经被尘埃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而那曾经辉煌的瑶台现在也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岁月侵蚀了一般。这句中的“宝镜”和“瑶台”都是古代女子常用的东西,象征着富贵和美丽。而在这里,它们却被尘埃所覆盖,显得有些凄凉和失落。
“彩鸾飞去,红杏词添憔悴。”紧接着,词人又描绘了一幅更加凄凉的画面。原来,妻子生前最喜欢听的歌曲就是《彩鸾歌》。如今,彩鸾已经飞走了,只剩下了红杏花陪伴着她。而妻子也变得更加憔悴不堪,仿佛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句中的“憔悴”一词,更加凸显了妻子的悲痛和无助感。
“怅蕉林、退食归来,返魂香冷薰笼倚。”“惆怅”一词,表示感到难过和惋惜。这里,词人想象着妻子回到家里的情景,只见她坐在蕉林之中,面对着熏笼静静地沉思。而此时,返魂香也已经冷却了,散发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句中的“返魂香”和“薰笼倚”都是古代女子常用的物品,象征着她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寄托。而在这里,它们却显得有些凄凉和孤独。
奉倩诗成,只裹珍珠泪。”最后,词人感叹自己无法摆脱悲伤和思念的情绪,只好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写道:“只有用珍珠来包裹住自己的泪水才能稍微缓解一下心中的伤痛。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无尽的悲痛之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敬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