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
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
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
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
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
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敬题朱竹垞毛西河两先生合像

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

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

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

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

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

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注释】

①朱竹垞: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学者、学者、诗人。有《曝书亭集》。

②毛西河:毛奇龄(1659~1716),字秋成,又字齐于,号西河。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学者、诗人。有《西河合集》。

③康熙:即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三位皇帝。

④鸿儒:指学问广博的学者,这里指朱彝尊和毛奇龄两位学者。

⑤卓荦(zhuóluò):高超卓越。

⑥词科:科举科目之一,专考诗词歌赋。

⑦“萧山”句:萧山县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⑧“颇闻”句:据说漆书是汉代的书法,相传颜真卿曾用漆汁书写过文章,但已残缺不全。宋代苏轼也曾经用漆书写过文章,但也没有流传下来。

⑨“桁头”三句:桁头,横木上端。佚字,失落的字形。

⑩冤词:指被冤枉的诗文。

⑪“经义”二句:经义,即经学。圆柧(jiǎn),古代写字用的简册。

⑫初晴:刚下过雨后晴朗。

⑬瓜皮竹杖:用瓜皮做成的拐杖,用竹子做的手杖。

⑭吴兴: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阿堵:这里指代钱,因为钱塘江流经杭州,所以钱被称为阿堵。

⑮公寮:公家办事的地方,这里指官府。从祀:在祠堂中供奉。

⑯郊配:在墓地中配祭。西向:面朝西方。

⑰儒家:儒家学派,指孔子及其弟子。得失:指成败得失。参半:一半。

⑱剖柝(tuò):剖破木头以制作工具。鹤与凫:这里指鹤和凫两种鸟。比喻不同事物。

⑲汪君:即汪琬,字苕文,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骈体文作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他的作品有《容台文集》等。

⑳罗聘(1631-78):字遯甫,一字二仲,号两峰,江西南昌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肖像、花鸟、山水。

㉑野服:原指民间服饰,这里指没有拘束地穿着的衣服。

㉒形模:形状和形态。

㉓东南之美:指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观。

㉔元气:这里指自然之气,天地之气。

【赏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一首,首联两句总写朱彝尊与毛奇龄二人的才学与品德,赞颂他们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颔联两句具体写二人在词科方面的造诣及他们的居住地;颈联两句通过典故来赞扬二人的才华;尾联写二人的晚年生活以及他们的成就与贡献。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