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关河远,春树暮云,时时摇乱心旌。
堪惊。茅店月,青山路,多少霜迹鸡声。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梦中常作还乡客,醒时仍逐众人行。须知道,负却赏心乐事,急问归程。

【注释】

①关情:关心国家。

②泛梗飘萍:漂泊无定。

③溪山随马足:《世说新语•雅量》载,谢安在游山时,骑马下山,有人指路,他问是什么地方,那人说:“官家。”谢安大笑,说:“此中无可复为乐”。

④神州赤县:即中国。

⑤霜迹鸡声:霜降后,野鸡不再鸣叫,故称。

⑥赏心乐事:令人愉快的事情。

⑦急问归程:急于回家的旅程。

【赏析】

《昼锦堂》是南宋词人赵鼎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之感慨;下片写词人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词语言流畅自然,意境高远,情感真挚感人。

“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起笔三句,词人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春色满园、生机盎然的画面。红梅盛开,枝干丰满,绿叶如丝,嫩笋折断,春光明媚,美景无处不在。这里,“红绽”、“绿垂”分别形容梅花、竹笋的生长状态,既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关情”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句诗意为:美丽的春天景色无处不在,让人心旷神怡。

“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过片两句,词人用“泛梗飘萍”比喻自己的漂泊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无奈。这里,“泛梗飘萍”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生活的颠沛流离,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整句诗意为:我多么懊悔自己没有稳定的归宿啊,像浮萍一样在世间漂泊不定。

“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上片的最后两句,词人以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感受。“悔别溪山”指的是他曾经离开家乡到京城去当官,而如今却要回到家乡;“愧窥鬓影”则是说他羡慕那些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比如那些陪伴自己左右的老人和年轻人等。这里,“悔别”、“愧窥”都反映了词人在感情上的挣扎和矛盾。整句诗意为:后悔当初离开家乡去追随皇帝的旨意(去京城做官),惭愧地看着那些能够陪伴我一生的人(老人和孩子)。

“关河远,春树暮云”,下片开头两句,词人继续描写眼前的景色。“关河远”指的是远离家乡的路途遥远,“春树暮云”则是指春天的树木和傍晚的云彩。这里的“关河”“春树”都是借代词,象征着词人的生活和情感历程。整句诗意为:离别家乡的路途遥远,夕阳西下的云彩映衬着春日的树木。

“多少霜迹鸡声。”过片三句,词人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霜迹”指的是地面上覆盖着霜的痕迹,“鸡声”则是指清晨时分鸡鸣的声音。这些景象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这里,“多少”表示数量之多,“霜迹鸡声”则是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词人的内心情感。整句诗意为:有多少秋天的景象和晨鸡的叫声映衬着我们的离别。

“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最后两句,词人再次强调了他对于国家的忧虑。“神州”指的是中国(宋朝时称为中原地区),“赤县”则是指中国的土地。这里,“神州赤县”既是对故乡的美好寄托,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整句诗意为:不相信中国的大地都是忧愁的城市(因为战争或政治动荡)。

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广阔。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