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笼烟,幽花掩月,旧游记惯台城。湖上秋来,波心冷到鸥盟。韶光容易抛人去,甚南朝、燕燕莺莺。暗销凝。脂水秦淮,流断清泠。
蒋山依旧天横翠,祗年时帝子,望断瑶京。北固楼高,而今又动边声。百年兴废寻常事,听寒潮、呜咽难平。莫沉吟。螺碧深杯,且洗愁襟。

【注释】

残柳笼烟,隐去的柳树被薄雾笼罩;

幽花掩月,淡雅的花影遮掩了明月。

旧游记惯台城:诗人在游览时,常常驻足于台城的故地。

波心冷到鸥盟:秋风吹过湖面,水面上泛起涟漪,连鸥鸟结队飞行的盟约也被吹散。

韶光容易抛人去,甚南朝、燕燕莺莺:美好的年华很容易流逝,就像南朝时代的燕子与黄莺一样,飞走了又飞来。

暗销凝:心中暗自沉思,无法平静。

脂水秦淮,流断清泠:秦淮河上的油脂像牛奶一般白,但现在已经断了流淌。

蒋山依旧天横翠:蒋山依然屹立在青翠的天地之间,仿佛天空中的翠绿横穿而过。

帝子:指南朝时期的帝王之女,即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因受谗言而被处死。

北固楼高,而今又动边声:现在的北固楼依然耸立在那里,但是听到北方传来的战争消息已经变得凄凉而悲伤。

螺碧深杯,且洗愁襟:用螺壳做成的酒杯里盛满了酒,可以洗净心中的忧郁。

【赏析】

《高阳台·残柳笼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幅江南水乡图卷,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全词以景物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残柳笼烟,幽花掩月”,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残柳在朦胧的烟雾中显得更加柔美,而幽花则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娇艳。这两句既写出了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词人的情感状态。他似乎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忘却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下阕“湖上秋来,波心冷到鸥盟”,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秋天的景象。湖水清澈见底,而鸥鸟却在寒风中飞翔着,仿佛它们之间的盟约也被冷风吹散了。这里的“波心”指的是湖水的深处,而“鸥盟”则是指鸥鸟的飞行路线。这一联既写出了景色的优美,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韶光容易抛人去,甚南朝、燕燕莺莺”,词人感叹时光易逝,美好年华如同燕子、黄莺一样飞走了。这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他似乎在思考自己的命运,是否也会像那些历史人物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暗销凝。脂水秦淮,流断清泠”三句,词人进一步描绘了秦淮河的景象。秦淮河上的油脂如同牛奶一般白,但现在却已经断流了。这里的“销凝”指的是内心难以平静的状态,而“脂水”则是指秦淮河的水色。这一联既写出了景色的变化,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波动。

词的下阕开始“蒋山依旧天横翠,祗年时帝子,望断瑶京”三句,描述了蒋山的美景以及皇帝之女的悲剧命运。蒋山上的翠绿依然横亘在天空中,而曾经的皇帝之女却已经被处以极刑。这里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他认为历史虽然悠久,但仍然无法改变现实的结果,即使是曾经的辉煌也不能逃脱历史的审判。

“北固楼高,而今又动边声”三句,词人感叹北固楼的雄伟壮观,但如今听到北方传来的战争消息已经变得凄凉而悲伤。这里的“边声”指的是战争的声音,而“高”则是指北固楼的高度。这一联既写出了北固楼的雄壮,也反映了词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最后“百年兴废寻常事,听寒潮、呜咽难平”三句,词人感慨百年的兴衰变迁如同平常之事,但听到寒潮的呜咽声却难以平息心中的波澜。这里的“兴废”指的是国家或社会的兴衰变化,而“呜咽”则是指声音的悲怆。这一联既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整首词以景物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词中的美景与伤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词既有美感又有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