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酒醒初,清歌散尽。天涯捎到伤春信。绿窗深闭雨声中,更何人把流莺问。
簟冷香残,楼高花近。檀心拗断难成寸。愁随逝水有时回,梦寻飞絮无踪认。
【注释】
和立盦:指作者的朋友。次小山韵:词牌名,此处指《踏莎行》。
薄酒醒初,清歌散尽:酒喝得微醉,歌声唱到尽头。
天涯捎到伤春信:天涯传去的书信都是关于春天的忧愁。
绿窗深闭雨声中,更何人把流莺问:绿窗深深关着,窗外只有雨声。我想问问是谁在窗外啼叫,可是又没有回答。
簟冷香残,楼高花近:竹席上香气已经消散殆尽,楼台之上花儿离得更近了。
檀心拗断难成寸:檀木心被折断后,仍然很难拼凑起来。
愁随逝水有时回:愁绪就像逝去的流水,有时会回来。
梦寻飞絮无踪认:在梦中寻找那些飘飞的柳絮,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赏析】
此首词为酬答友人之作,表达了词人羁旅他乡、怀才不遇的哀愁之情,并有隐晦地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薄酒醒初,清歌散尽。天涯捎到伤春信。”开篇即点明时令是“伤春”季节,词人此时的心情也如春天般惆怅。“天涯”二字,既点出了自己的孤独处境,也暗示了与友人相隔万里的无奈;而那“伤春信”,则更是透露出了词人的忧愁与感伤。
“绿窗深闭雨声中,更何人把流莺问?”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夜景图,绿窗深闭,窗外只有雨声相伴;在这寂静的夜晚里,又有谁能询问那个正在啼鸣的流莺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身处异地、孤身一人,无人可以倾诉内心的苦闷与愁绪。
“簟冷香残,楼高花近。檀心拗断难成寸。”词人继续以景物描绘来烘托自己的心境。竹席上的香气已经消散殆尽,楼台之上花儿离得更近了。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美景也无法抚平心中的伤痛,因为词人的心已经被愁绪所占据,无法再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
“愁随逝水有时回,梦寻飞絮无踪认。”最后两句,词人用“愁随逝水”和“追飞絮”的比喻,将心中无尽的愁苦与梦境中的追寻相对比,更加凸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词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感伤。同时,词中的“天涯”“绿窗”“檀心”等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