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峰霁雨,正艳艳盈盈,冶鬟如笑。画眉未了。试新黄浅绿,淡笼轻扫。翠色生生,燕子钗头细袅。镜奁晓。似汉殿新妆,帘卷人俏。
堤岸图画绕。衬曲色裙痕,暖波芳草。暮烟更好。蘸斜阳一片,水云深窈。数点娇红,逗出宫桃瘦小。听莺早。莫教它、翠阴春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全诗,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并注意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答案】
“两峰霁雨,正艳艳盈盈,冶鬟如笑”:雨过天晴,两峰之间,春意盎然。
译文:“雨后的山峦,雨霁天晴,两峰之上,春光明媚。”
注释:冶:美。冶鬟:指女子发髻高耸如云。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雨后西湖的美景,雨后的西湖山水分外妖娆,山峦翠绿,杨柳葱笼,湖面波光粼粼,一派清新秀丽的景象。“冶”是美的意思。诗人抓住这一景象,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西湖的美景。
“画眉未了”:画眉尚未画完。
译文:女子还未画完眉毛。
注释:画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美容方法。未了:尚未画完。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正在梳妆打扮的场景。“未了”是说还没有画完的意思,突出了女子正在精心打扮,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
“试新黄浅绿,淡笼轻扫”:女子刚刚试上了新染的黄色和浅绿色,用淡色轻轻扫过眉毛。
译文:女子刚刚试上了新染的黄色和浅绿色,用淡色轻轻扫过眉毛。
注释:淡:淡色。笼:笼罩、覆盖。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在梳妆打扮的场景。“淡”指的是淡色的眉毛,而“笼”则是指用淡色轻轻扫过眉毛。通过这样的描写,突出了女子精心打扮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细腻入微的情感。
“翠色生生,燕子钗头细袅”:女子的眉毛颜色鲜翠欲滴,像燕子一样轻巧地垂在头上。
译文:女子的眉毛颜色鲜翠欲滴,像燕子一样轻巧地垂在头上。
注释:生:鲜嫩。袅:垂下貌。
赏析:“翠”即青色,青翠的颜色,这里形容女子眉毛的颜色。“生生:形容眉毛的颜色鲜艳,生机勃勃。“钗头细袅”指的是女子头上的发簪,细长下垂,如同柳条一般摇曳生姿。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镜奁晓。似汉殿新妆,帘卷人俏”:清晨,女子照镜时,仿佛看到了汉代宫殿的新妆,帘子被卷起,映入眼帘的是娇俏的女子。
译文:清晨,女子照镜时,仿佛看到了汉代宫殿的新妆,帘子被卷起,映入眼帘的是娇俏的女子。
注释:奁:镜子。汉宫新妆:汉代宫廷中的新妆。汉殿:汉代宫殿。俏:可爱。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梳妆打扮的场景。“奁”指的是镜子,“汉宫新妆”指的是汉代宫廷中的新妆,而“帘卷人俏”则是指女子的娇俏可爱。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美丽事物的赞美之情。
“堤岸图画绕。衬曲色裙痕,暖波芳草”:堤岸上的风景如同图画般美丽,衬托着女子裙子上的花纹痕迹,暖波芳草相映成趣。
译文:堤岸上的风景如同图画般美丽,衬得女子裙子上的花纹痕迹更加美丽,暖波芳草相映成趣。
注释:堤岸:堤岸上的景色。图画:比喻风景如画。曲色裙痕:指女子裙子上的花纹痕迹。暖波芳草:暖波泛绿,芳草萋萋。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女子在堤岸上散步的场景。“堤岸”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而“图画”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里的“堤岸”并非真实的堤岸,而是将堤岸上的景致比作图画。而“曲色裙痕”则是形容女子裙子上的花纹痕迹,显得别有一番风味。最后,“暖波芳草”则是指温暖的波浪和茂盛的芳草相映成趣。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以及大自然的美好风貌。
“暮烟更好。蘸斜阳一片,水云深窈”:傍晚的烟雾更迷人,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美丽的水云。
译文:傍晚的烟雾更迷人,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片美丽的水云。
注释:暮烟:黄昏的烟雾。更好:更迷人。蘸:倒映。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西湖景色。“暮烟”是黄昏时分的烟雾,而“更好”则是指更迷人。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湖水倒映着太阳的光芒,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蘸斜阳一片”则是指夕阳的余晖在水面上倒映出来,形成一片美丽的水云。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夕阳下西湖的美景以及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
“数点娇红,逗出宫桃瘦小”:几点娇艳的花朵点缀在枝头,衬托着宫桃树的娇嫩和柔弱。
译文:几点娇艳的花朵点缀在枝头,衬托着宫桃树的娇嫩和柔弱。
注释:逗:衬托。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段美丽的自然景观。“娇红”指的是鲜艳的花朵,而“逗出宫桃瘦小”则是指这些鲜花衬托着宫桃树的娇嫩和柔弱。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