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丛祠山径细。野花斑竹粘天际。萧瑟峥泓谁可拟。墟烟起。家家水驿门斜闭。
三秋摇落悲游子。一鞭自袅西风里。歇马溪桥人乍倚。樵夫指。麻姑大好朝来髻。
渔家傲·宣城道上
【注释】:
- 古木丛祠山径细:古老的树木丛生在祠堂旁,山间小径蜿蜒曲折。
- 野花斑竹粘天际:野花烂漫,斑驳的竹叶与天相接。沾:接触、映衬。
- 萧瑟峥泓谁可拟:形容山峦苍老、高峻,无人能与之相比。萧瑟:指草木摇落之声,这里形容秋天萧瑟的景象。
- 墟烟起:村落中的炊烟升起。墟:村落。
- 家家水驿门斜闭:每家的水边驿站的门都半开着。水驿:设在河边或水中的驿站。
- 三秋摇落悲游子:三秋时节,树叶飘落,令人悲伤的是游子。
- 一鞭自袅西风里:一个人骑着马,独自在西风中前行。鞭:指马鞭。袅:随风飘扬的样子。
- 歇马溪桥人乍倚:在溪边的桥梁下歇息,人们突然靠在那里休息。乍:突然。
- 樵夫指:指樵夫指着什么说。樵夫:樵夫,即樵夫,古代的打柴人。
- 麻姑大好朝来髻:麻姑梳着漂亮的发髻,朝霞映照,十分好看。麻姑:传说中的仙女。朝来髻:早晨的发髻。
赏析:
《渔家傲》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词作。全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行人的行旅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伤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古木丛祠山径细”描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这里的“古木”指的是参天的古树,而“丛祠”则表示这些古树围绕着一座祠堂。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古老的乡村景象。
“野花斑竹粘天际”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卷的背景。这里的”野花”指的是野生的花草,而”斑竹”则是指斑驳的竹子。”粘天际”形容野花和竹子的繁茂程度,仿佛连天边也映衬得斑斑点点。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萧瑟峥泓谁可拟”,形容山峦苍老、高峻,无人能与之相比。“墟烟起”则描写了村落中的炊烟升起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六句,诗人转而描写游子的行旅情景。“三秋摇落悲游子”描绘了三秋时节,树叶飘落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一鞭自袅西风里”则表现了诗人骑马前行的情景,而“一鞭”又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五句,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感受。“歇马溪桥人乍倚”描写了在溪边小桥下歇息的情景,而“乍倚”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樵夫指”则是作者向周围的村民询问路的情况,而“麻姑大好朝来髻”则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美化和赞美。这两句诗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行旅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的感伤之情。同时,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