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真想策金鳌。欲上仙桥。且上河桥。何当更上玉楼高。万井烟消。万里云消。
烂烂银盘挂碧霄。明见秋毫。圆欠分毫。阴晴天意最难料。料想来宵。胜似今宵。
【注释】
-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玉连环”“秋水伊人”“百字令”等,为双调,五十六字。
- 八月十四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 同刘叔裔:和刘叔业一起赏月。刘叔裔是作者的友人。
- 玉带桥:在苏州城西阊门外,横跨运河,因桥形似玉带而得名。
- 策金鳌(qiáo):用马鞭指向月亮。金鳌,传说中的神兽名。
- 河桥、仙桥、玉楼:都是指月亮。
- 万井烟消:万户炊烟都消散了。
- 烂烂银盘:形容圆月像明亮的银盘。
- 秋毫、阴天、晴天:比喻月亮的变化。
- 料来(lǐ):估计将要。
- 今宵:今夜。
【译文】
酒喝得痛快真想挥动马鞭指向明月。想登上仙桥也登上河桥。什么时候才能再登上玉楼更高?万家的炊烟都消散了。万里晴空也消散了。
圆月明亮就像明亮的银盘挂在碧霄。能看见月亮的秋毫,也能看清月亮上的阴影。阴天和晴天的月亮变化最难预料。大概今天晚上会比今晚好,胜过今晚。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当时作者任徐州知州。八月十五日,他与友人刘叔裔一同观赏月色,写下了这首《一剪梅》。
上片开头写赏月。首句即点明时间,是月夜。第二句承“看月”二字,言其意欲乘兴而登仙桥、河桥。“何当更上玉楼高”,则又进一步想象着自己登上了高楼,从高处俯瞰这人间美景。“万井”三句,是说月下万家灯火已全无,万里晴空也消失了;“烂烂银盘”三句,则是赞美月光之圆,照见秋毫之明,以及云遮月隐之难料、月出云消之快美。这三句中,“烂烂银盘”一句尤为精工。
下片写观月。开头两句,承接上片的结尾,以反诘的语气,表示对今宵月色的期待之情。“料想来宵”四句,写月出云消之难料,胜于今宵之情景,也是对今宵月色的赞颂。
全词结构紧密,前后衔接自然,意境优美,语言明白晓畅,是宋词中描写中秋月色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