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深倦绣。细数铜壶漏。剔尽釭花红似豆。人比影儿还瘦。
窗前悔种梧桐。飘摇易感秋风。欲写音书寄远,天边盼断飞鸿。

【注释】:

  1. 宵深:深夜。2. 细数:仔细计数,比喻思考。3.铜壶漏(lòu):铜制的壶形计时器,古代用它来计算时间。4.剔尽釭花红似豆:灯盏里的油尽了,灯笼里的灯焰也渐渐熄灭,灯火变得暗淡无光,像红色的豆子一样。5.人比影儿还瘦:形容自己与影子相比更显消瘦。6.窗前悔种梧桐:后悔当初在窗外种植梧桐树。7.飘摇易感秋风:形容自己对秋风吹来的感觉。8.音书:书信、消息。9.盼断飞鸿(huáng):盼望能飞过的大雁。10.飞鸿:指远行的信使或使者,这里借指远方的亲人。
    【赏析】:
    《清平乐·题家书后寄外》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女子夜深时思念丈夫,下片写女子想通过书写家书寄托深情。全词以“题家书”为引子,以写思夫和望夫归为主要线索,表达了一个闺阁佳人的思恋之情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愿望。
    上片起首三句点出“夜深”这一时间背景,并交代出“倦绣”,即女主人公因思虑而感到困倦,她正坐在灯下,细心地数着铜壶中的水漏滴答声。“细数”两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此时的心情,她正在专心致志地思考丈夫的行踪和消息。“铜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此处用来形象地表达时间流逝之快。接着两句,女主人公又进一步描写她的愁绪:“剔尽釭花红似豆”,这里的“剔尽”表明她在思考中将灯光都熄灭了,只留下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她的脸上;“红似豆”则写出了灯火的昏暗,暗示着她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过片承上启下,由“人比影儿还瘦”引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平时显得更加纤细,这让她感到自己似乎比平时更瘦了,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丈夫是否也在思念自己。“窗前悔种梧桐”,这里运用了典故,梧桐树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女主人公后悔当初自己在窗外种下梧桐树,因为那会让她想起自己即将离开丈夫去远方的相思之苦。“飘摇易感秋风”,这句进一步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秋天的感受,秋风的萧瑟让她更加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结尾两句“欲写音书寄远,天边盼断飞鸿”则是女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想要写下家书寄给远方的丈夫,但她知道即使她将家书写好也无法让丈夫收下,因为她的丈夫远在天边,无法收到这些书信。她期盼着有能够飞越天边的信使,把家书带给远在天边的丈夫。这里“天边”既指丈夫所在的远方,也象征着他们夫妻二人之间的遥远距离。而“盼断飞鸿”则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此词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通过写女子夜深时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渴望,展现了一个闺阁佳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时,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铜壶漏、灯盏、梧桐树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使得整首词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增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