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空山听雨人,三湘清怨入微颦。玉纤轻点花疑瘦,钏重慵移叶未伸。
芳佩冷,露痕新,微波何事误灵均。心香意蕊难分别,劫堕华鬟又一春。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咏梅》,是唐教坊曲名。调见严仁《柳枝词》、欧阳修《蝶恋花》。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题画:在画上题诗留念。
清微道人:唐代画家。据传他擅长画兰,故称。
憔悴:形容瘦损。
三湘:湘水流域的三个郡,今湖南一带,因以“三湘”指代这一地区。
清怨:幽怨之声。
入微颦:指画中人的神情。
玉纤:指画中人的手指,也比喻美人的纤手。
钏(chuàn):镯子。
灵均: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诗人。
芳佩冷:意指美人身上的香气。
波:这里借指水面。
劫:佛教术语,梵语Jīra的音译。指人生轮回的苦难。
华鬟(huán):古代妇女的一种头发式样。
【赏析】
《鹧鸪天》是唐教坊曲,本名《思佳客》《柳枝词》。此词是一首题画词,通过写一位女子画中之态,来表现其人,寄托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伤。
“憔悴空山听雨人”,首句写画中人,她正坐在空寂的山中倾听着淅沥的秋雨声,形象生动。一个“听”字,既写出了环境的氛围,又写出了画中人的心境,她正沉浸在那幽怨的雨声中,显得更加凄凉。“三湘清怨入微颦”,这一句写画中人的神情,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幽深的哀怨之情,好像连湘江的流水也感受到了她的哀愁。这一句不仅写出了画中人的形象,还暗含了对亡国命运的担忧。
“玉纤轻点花疑瘦,钏重慵移叶未伸。”这两句描绘了画中人的纤细手指和懒洋洋地移动的叶子。这既写出了画中人的娇柔可爱,也暗示了她的柔弱和无助。这里的“玉纤”和“钏重”都是用来形容画中人的美态,而“花疑瘦”则进一步突出了画中人的娇弱之态。
“芳佩冷,露痕新,微波何事误灵均?”这一句写画中人的香佩和露水的痕迹。这既写出了画中人的清新雅致,又暗含了她的命运多舛。这里的“香佩”和“露痕”都是用来形容画中人的清香和美丽,而“微波何事误灵均”则表明了画中人的命运如同水中的涟漪一样,被无情地搅动,无法自控。这既是对画中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首词通过对画中人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伤,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