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影下帘帷。山乱斜晖。远峰螺黛欲含眉。残柳无情丝当絮,争奈风吹。
孤雁荻花湄。病也堪悲。水侵菡萏怨深谁。绿水人家鱼篆浅,燕子飞归。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本首词的下片“绿水人家鱼篆浅”,“鱼篆”就是鱼儿在水中留下的印迹。“燕子飞归”,燕子飞回巢里。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作者在表达一种思念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以景起兴,写秋景之清冷;下片则以景结情,写秋意之凄清。整首词语言清丽,含蓄蕴藉,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桐树的影子映在帘幕下,山间斜晖洒落,远处山峰如螺黛眉,欲掩还开。残柳无情丝当絮,风吹着它。孤雁栖息在荻花湄,病体也令人悲切。水面侵染菡萏花,怨恨深重有谁知?绿水人家鱼篆浅,燕子飞去不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象的词作。上片写景。开头三句“桐影下帘帷,山乱斜晖。远峰螺黛欲含眉。”写的是深秋时节,天高气爽,日色微明,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景色,只见窗外桐树的影子投到帘帷上面,使帘帷显得更加幽静,山峦在斜阳的映照下,一片苍翠。“远峰螺黛欲含眉”,这一句写得极为细腻而形象,将秋天的山峦勾勒出来,使人感到它们仿佛是美人的眉毛,美丽动人。“残柳无情丝当絮,争奈风吹。”两句紧承上句,写风动柳枝,柳絮飘飞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絮比作无情的人,用“争奈”一词点出无奈的心情,表现词人的惆怅与无奈。“孤雁荻花湄,病也堪悲。”“孤雁”句承上启下,写眼前所见之景。词人看到一只孤雁栖息在荻花边的小洲上,不禁联想到自己病弱的身体。“病也堪悲”一句表达了词人因疾病折磨而产生的愁苦之情。下片抒情。“水侵菡萏怨深谁?”这句词人以设问的形式发议论,写荷花被水淹没后发出怨声,但不知是埋怨谁。“绿水人家鱼篆浅,燕子飞归。”两句词人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荷花、鱼、燕子的形象,并写出了荷花、鱼、燕子所处环境的优美,表现出词人对于这种环境的喜爱。